要想高速、准确处理从各种事物收集到的庞大数据,离不开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设备,超级计算机就是支撑这一运算的技术之一。今(19)日,据日媒报道称,日本将启动下一代国产超级计算机计划。它将作为8月结束运行的国产超级计算机“京”的后继机型,于2019财年着手打造,2021财年开始运行。
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18日报道,日本官方和民间企业将投入约1300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
理化学研究所创新智能统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上田修功说:“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无穷尽地制造‘人工数据’。”
人工数据是通过模拟技术重新创造出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虚拟数据。参与“后京”开发的东京大学教授加藤千幸说:“通常都是收集大量的现实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但通过‘后京’进行模拟将成为可生成此前没有的数据的强力手段。”
而根据2月6日的报道,共同社采访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超级计算机“京”将于8月停用,然后进行撤除。这将是其2012年9月正式启用过去约7年后的停用。理研正在推进研发后续的下一代超级计算机,力争将其设置在与“京”相同的地方,于2021——2022年前后启用。
“京”用于运算医疗、气象预测、半导体研发等方面的各种研究数据,还曾荣登全球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排行榜首位。对“京”的研发于2006年在政府主导下启动,2012年6月落成。研发费用约达11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亿元)。
理研称,今年8月16日面向外部研究人员和企业的利用将停止。同月内,系统本身将关闭。目前决定,撤除后“京”的大部分将被拆解,费用预计达数亿日元。
据了解,日本理化学研究所2012年开始在神户市运行超级计算机“京”,计算速度当时达到世界第一,但后来被超越。下一代机型被称为“后京”,由理化学研究所与富士通开发。作为国策的超级计算机将在时隔约10年后迎来更新换代。
“后京”计算机模拟计算速度将达到“京”的100倍,是材料开发、自然现象解析等“计算科学”的核心。它还可以融合大数据解析和人工智能,开拓出超越“数据科学”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