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规模已是美国的1.7倍,但仍有“神经病”和“心脏病”需治疗

 导读:中国制造业除了在关键材料、存储芯片、关键芯片、高端装备等领域“卡脖子”,也存在总体效率和效益较低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在提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日前在召开的“2019中国制造论坛”上表示。

从规模看,中国制造总规模于2010年赶上美国,20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2017年中国的制造规模已是美国的1.7倍。从产业结构看,中国出口在全球所占份额持续提升,且出口结构在优化,2012-2017年间,中国低技术制造产品出口份额变动幅度不大,中、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增速高于其它类。

“在面临成本上升、去产能、融资成本约束等一系列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取得总体良好的成就,说明中国制造有着它独特的竞争优势。”他说。

虽然规模取得很大进步,但挑战依然存在。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神经病’和‘心脏病’。前者如在数控机床方面的数控技术水平不高,后者主要是飞机、舰船、汽车的发动机水平不过关,信息化产品中的芯片也是薄弱环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会上称。

中国制造业除了在关键材料、存储芯片、关键芯片、高端装备等领域“卡脖子”,也存在总体效率和效益较低的问题。

“虽然规模上来了,但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表示。

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工业增加值率的差距,从2016年的11.68%扩大至15%。就效率而言,中国目前的劳动生产效率是日本的31%,美国的18%。

工业增加值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出的比重,即企业实现的价值占产品总价值的比重,代表制造业环节创造了多少价值。

朱森第认为,中国制造业应当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形成自己的战略和路径,“工业2.0需补课,工业3.0要普及,工业4.0要示范。其中,2.0补工业文明,3.0普及信息化和自动化”。

上述问题是目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变、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挑战。

侯云春认为,中国过去以互联网公司作为主体来结合其他实体经济的“+互联网”红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眼下实体经济要自觉主导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制造业与其融合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则认为,中国传统制造业如何在数字化这一颠覆的时代里主动占领先机,是所有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

方洪波指出,制造业面临着“怎么样开发产品、怎么样制造产品、怎么样把产品卖给别人”这三大难题,以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式,围绕这三个方面对价值链进行重构,是目前摸索出的一个路径。

2019年,美的集团将加大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力度,预计投资超过20亿元,推动“数字化美的”战略。(转自中华工控网)

中国制造规模已是美国的1.7倍,但仍有“神经病”和“心脏病”需治疗_设计制作_处理器/DSP
74
128
0
38

相关资讯

  1. 1、MicroLED显示器的优异解析551
  2. 2、工业4.0的特征: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双向驱动3388
  3. 3、气体传感器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在多领域应用详解2070
  4. 4、高规格机器人产业集群初长成加速打造重庆万亿级智能制造规模产业1932
  5. 5、电子系统产生电磁干扰EMI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716
  6. 6、三菱电机研发多层防御技术可保护网联汽车免受网络攻击2525
  7. 7、SchaevitzLVDT传感器的常见应用介绍1702
  8. 8、“机器换人”倒逼产业工人转型1108
  9. 9、一体化安防综合监控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功能实现1273
  10. 10、斥资2.5亿元,工业富联战略投资凌云光技术1827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