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PGA开发中尽量避免全局复位的使用?(1)

最近几天读了Xilinx网站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白皮书(white paper,wp272.pdf),名字叫《Get Smart About Reset:Think Local, Not Global》,在此分享一下心得,包括以前设计中很少注意到的一些细节。
在数字系统设计中,我们传统上都认为,应该对所有的触发器设置一个主复位,这样将大大方便后续的测试工作。所以,在所有的程序中,我往往都在端口定义中使用同一个reset信号(其实好多时候根本就没有用到)。所以,当看到文档中提到,“不建议在FPGA设计中使用全局复位,或者说应该努力避免这种设计方式”时,许多设计人员(包括我)都会觉得非常难以理解,这种设计思想跟我们通常的认识是相冲突的!
继续读下去,不知不觉发现这个白皮书讲的还真是在理。接下来把我的个人理解讲述一下。
 1.全局复位是不是关键时序?
全局复位信号一般由以下三种途径获得:
1. 第一种,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个复位按钮产生一个复位信号接到FPGA的全局复位管脚上。它的速度显然是非常慢的(因为是机械结构),而且存在抖动的问题。
2. 第二种是上电的时候由电源芯片产生的,如  TI 的TPS76x系列的电源系统一般都可以产生复位信号,供主芯片上电复位使用。
3. 第三种是由控制芯片产生的复位脉冲,这个是我们设计人员可以方便使用程序控制的。
在这些情况下,复位信号的变化与FGPA芯片内部信号相比看起来是及其缓慢的,例如,复位按钮产生的复位信号的周期至少是在毫秒级别的,而我们FPGA内部信号往往是纳米或者微秒级别的。复位信号的频率是如此之低,以至于我们任务它不属于关键时序(not  TI ming-cri  TI cal)。即使是对此类信号进行时序约束,约束的周期也是非常长的。全局复位脉冲的周期远大于时钟周期,所以传统意义上假设FPGA芯片中所有的触发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复位。
然而,随着FPGA性能和工作频率的快速提高,这种假设开始不再成立。此时,全局复位信号的产生开始成为时序关键的问题。

在FPGA开发中尽量避免全局复位的使用?(1)_设计制作_EDA/IC设计
98
114
0
95

相关资讯

  1. 1、豪威科技图像传感器增加光波导特性提升运动物体拍摄效果3836
  2. 2、传感器材料突破!青岛大学等研制出仿生结构高弹性导电纤维1178
  3. 3、Marvell以6.5亿美元收购格芯的Avera部门,开发ASIC芯片4892
  4. 4、点胶机的分类,具体的有哪些?5048
  5. 5、软件电话会议系统的优缺点839
  6. 6、上海发布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建设100家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工厂2262
  7. 7、边缘计算将成为云计算的一种补充1986
  8. 8、位移传感器的型号特性4155
  9. 9、WireWheel成为AWS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实现云安全目标4130
  10. 10、瑞士团队开发出“虚拟帧”成像技术让普通摄像头捕获超高速影像651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