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冰机器人与水下滑翔机助力科学考察

近年来,中科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不断产出,并持续通过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为进一步增进公众对中科院亮点工作的了解,同时促进院属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对成果转移转化的传播推广,特启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筛选”活动。


中科院相关职能部门现已推荐2018年第1季度候选条目,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投票,相关得票数将作为正式当选条目的重要参考依据。感谢对中科院科技创新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今天介绍“冰结构探测机器人与“海翼”水下滑翔机强力支撑科学考察”,投票请点击末尾的“阅读原文”。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冰结构探测机器人实现探路应用


在我国第34次南极科考中,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探冰机器人成功执行了“南极埃默里冰架地形勘测”项目地面勘察现场试验任务,结合航空雷达和遥感照相等宏观冰裂隙探测方法,探冰雷达任务载荷,可对表面以下100米深的冰盖结构进行探测,这是我国地面机器人首次投入极地考察冰盖探路应用,为在未知冰盖区域建立安全运输路线提供了成功、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保障。该探冰机器人长2米、宽2米、高1.5米,为适应南极天气条件和环境特点,采用全地形底盘悬挂,具有轮式和履带两种驱动形式,控制速度可达20公里/小时;采用燃油提供能源和动力,续航能力大于30公里。


探冰机器人与水下滑翔机助力科学考察_人工智能_机器人

 探冰机器人


(二)“海翼”水下滑翔机首次在印度洋应用


2018年1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水下滑翔机顺利完成“全球变化与海洋气象相互作用专项”印度洋冬季航次的观测任务,这是我国水下滑翔机首次在印度洋应用。“海翼”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12月11日在东南印度洋布放下水,开始执行剖面观测,连续海上工作23天,航行距离705公里,获得了190个剖面数据。“海翼”水下滑翔机已完成了23台次应用,安全回收率100%,累计海上观测距离12600多公里,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海上应用,充分验证了“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探冰机器人与水下滑翔机助力科学考察_人工智能_机器人

 水下滑翔机团队和“海翼”合影留念


21
193
0
42

相关资讯

  1. 1、Gartner:2019年全球5G基础设施收入达22亿美元3750
  2. 2、《波鲁鲁》赛车版海报曝光梦幻冰雪世界大冒险806
  3. 3、上海新昇公司大硅片已通过中芯国际认证,有望提升大硅片的国产化率4014
  4. 4、时钟相位缓存技术将降低光交换数据中心网络的CDR锁定时间2785
  5. 5、GSEE-TECH推出M40全系列连接器695
  6. 6、realme灵耳蓝牙颈带耳机发布支持MFP无线闪连2068
  7. 7、如何转换基础设施以支持并行处理3681
  8. 8、新一代SICK光电传感器崭露头角!4417
  9. 9、LMI推出智能3D结构化光扫描传感器:曝光时间短,分辨率高1633
  10. 10、计算机视觉引擎服务商Yi+获亿元级B+轮融资!842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