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肺炎疫情汹涌而至。疫情突发性高、传染性强、扩散性广、风险性大,防控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形势严峻。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与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让疫情防控的组织和执行更加高效,成为战“疫”的强有力武器。
随着疫情发展,数据驱动的疫情防控在迅速展开,各企业的疫情防控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应用范围持续拓展。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全球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也刺激了科技的创新应用。今年2月,工信部向社会发布了相关倡议书,鼓励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来协力抗击疫情。倡议书出台后,获得了全国广大人工智能企业的积极响应。
近期,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有关专业机构支持下,工信部公布了在抗击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单位名单,共有79家上榜。据悉,这些企业单位在推动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疫情防控机器人、AI人体测温系统、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智能分析系统等技术在防疫抗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在诊疗的过程中,肺部CT影像的诊断非常重要。在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分类中,共有11家企业入选,分别是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依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上海皓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睿博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坤(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体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特殊情况下,“无接触”对于防范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将智能机器人产品运用于辅助诊治、医药运输、安保巡逻、餐饮传送等环节备受认可。在疫情防控机器人分类中,共有18家企业入选,分别是北京华烨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慧闻(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兴智能有限公司、山东众阳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高仙自动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进行体温监测、检测是辨别人员健康的基础方式,疫情发生后,各类智能测温系统相继应用于防控一线。在AI人体测温系统分类中,共有20家企业单位入选,分别是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彭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遥感设备研究所、福建海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山东)有限公司、南京视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巨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博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太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疫情期间的信息交流、沟通、传输非常关键。在疫情防控外呼机器人分类,一众科技巨头纷纷亮相,共有13家企业入选,分别是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安徽科大讯飞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微呼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臻智能网络有限公司、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云知声(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同花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竹间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另外,在智能分析系统分类中,也有14家企业入选,分别是北京五八到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疆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征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晶赞融宣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明略人工智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图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北科瑞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而在其他分类,则是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三个重要的人工智能单位机构。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国内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发展已经初步完善,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有众多的优秀企业,体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并且,从这次人工智能赋能疫情防控的出色表现也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从这份名单分析来看,79家企业以北京、山东、上海、深圳四地居多,可见上述4个省市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与发展方面取得的较大成就。未来,这4地或将有望成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崛起的先行区,引领更多地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工智能企业。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依然有限,人工智能市场的潜力也尚待挖掘。除了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想象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对于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来说,必须要在核心技术方面做好累积,坚持创新导向与市场导向,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这样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才能在国际上赢得优势,同时也才能更好地回馈消费者。
看到更多需求与场景成为智能科技企业的一致共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需求决定供给的逻辑没有变化。技术如果不能与市场接轨,无异于闭门造车。2020年,头儿没有起好,疫情在考验每一个人,也在考验AI,跨过这道坎,或许就是新世界。
大数据同人工智能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提升人类智能化技术水平,智能化的方法和设备不断发展,辅助人类更多更好的完成任务已经成为了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