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出新型电子皮肤可自我修复、可拉伸、触敏!

皮肤作为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在感受外部环境刺激,调节人体与外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通过模仿人体皮肤在温度、湿度、压力等方面优异的传感功能来制备电子皮肤在可穿戴电子,软体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外媒CNET报道,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受到了水母的启发,构建了一种可自我修复、可拉伸、触敏的电子皮肤,这种电子皮肤可用于开发软体机器人和各种人机通信接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电子学》(Nature Electronics)上。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出新型电子皮肤可自我修复、可拉伸、触敏!_金融商务_风控与安全


水母是透明无脊椎动物,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看起来十分漂亮。“我们想知道如何制作出能够模仿水母的防水性质并且还具有触感敏感性的人造材料” 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Benjamin Tee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


通过将弹性塑料与富含氟的离子液体混合成凝胶,Tee和他的研究团队创造了一种透明的电子皮肤,能够“自我修复”并在潮湿的环境中操作,这是以前的类似电子皮肤无法做到的。


“我们的材料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保持其形状。它在海水中甚至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工作,”Tee表示。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出新型电子皮肤可自我修复、可拉伸、触敏!_金融商务_风控与安全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出新型电子皮肤可自我修复、可拉伸、触敏!_金融商务_风控与安全


如果皮肤被切割或撕裂,该团队证明它可以在几分钟内主动恢复导电性 - 并在几天内将自身缝合在一起。并且材料也是导电的,这意味着它可以响应触摸,拉伸和拉紧。这些力改变了电子皮肤的电性能,通过测量这些变化,电子皮肤可以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来创建各种能够响应触摸的传感器。


研究人员表示,这可以促进与软体机器人相互作用的新方法,这是一个新兴的机器人领域,涉及用比固体金属更具延展性和柔韧性的材料来构造机器人 - 就像在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中使用的那样。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经典手机游戏《贪吃蛇》展示了GLASSES触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出新型电子皮肤可自我修复、可拉伸、触敏!_金融商务_风控与安全


自我修复的电子皮肤也可能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消除了更换的必要性。如果我们不回收我们的电子产品,我们就会把它们扔掉 - 每年产生超过4000万吨的电子废物。Tee从中看到了机会。


“我们希望创造一个未来,智能材料制成的电子设备可以执行自我修复功能,以减少世界上的电子废物量,”他表示。


94
155
0
74

相关资讯

  1. 1、研华发布XDF-31FLEX系列开放式低功耗高清LED触摸屏显示器3770
  2. 2、​铝电解电容涨价蔓延LED电源企业将再受考验?2180
  3. 3、美图发布智慧美业解决方案,深耕“变美”赛道助力产业转型升级4499
  4. 4、SK海力士计划1070亿美元建四座晶圆厂,保持在中国的竞争力1134
  5. 5、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高灵敏的石墨烯基混合磁传感器3849
  6. 6、闻泰科技将全球首发高通5G终端,收购安世进入汽车电子和IoT4617
  7. 7、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落户复旦张江校区,目标锁定3纳米!2525
  8. 8、新型PCIe4.0将成为固态驱动器(SSD)中的下一个“王者”!3798
  9. 9、英美首次签署协议允许当局访问FB和谷歌等科技公司的数据2475
  10. 10、硅谷数模将在苏州高新区建设全球总部,计划三年在科创板上市209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