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带宽和交互模式的飞跃,更新形态的教育创新点在哪里? 在线教育的难点在哪里?创业者们该选择务实还是选择理想?
从 10 年前“XX中学网校”顺着 56Kb 拨号网络开进全国各地中学生的家用电脑开始,教育就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形态和一些疯狂的可能。从传统课堂的一对多,到家庭网络课堂的一对一,再到教育社区的多对一,为了培养新新人类,我们不断探索着 教育的新新形态 。
互联网教育并不算是新鲜的概念,它的商业和运作模式已相对成熟,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随着网速带宽和交互模式的飞跃,在线教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与传统教育又有哪些不同?对此,知乎发起了一个主题为:“ 在线教育,未来还有多远? ”的圆桌讨论,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邀请了在线教育从业者和创业者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在线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所做的尝试。
在线教育到底是卖产品还是卖服务?在线教育如何平衡免费与收费间的关系?
多贝网 CEO 陈广涛:
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元素:老师、学生和教材,它们构成了教育三角模型的三个顶点,而三条边是三点间的交互信息流。如图所示,如果切断B边,那么老师就不与学生建立直接交互,而是通过作业和习题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间接交互;如果切断A 边,老师虽然与学生有直接交互,但并不会负责学生课后习题作业等间接交互;如果同时切断了A和B,那么则没有任何交互,也就不是服务了,这种所谓教育 完全变成了学生面对教材的自学行为(我认为观看课程视频就属于此类)。
如果一家教育公司销售的只有教材(包括课程视频),那么他应该称自己为“XX教育出版社”,只有当一家教育公司提供交互的教师服务时,才能称自己 为“XX网校”。这两类公司的商业模式如此不同,以至于没搞清楚这点的公司基本都消失了。
服务的价值是永恒的,互联网会让服务越来越贵;内容的价值在变迁,互联网会让所有边际成本为零的东西免费,传播才是王道!
在线教育产业中教师的角色会出现什么变化?是否会出现在线教育中的「姚明」?
YY 教育教育项目总监印亚兰:
基于此,基于知识的传递这一块是有可能出现大明星的。
知识的传播介质会有两种形式: 1. 机器,用数字化方式提供“教学信息”,现在比较常见的如网易公开课,可汗学院。 2. 人, 由人来提供“教学信息”,如在 YY 教育上的万人司法、万人考研课程等,能达到同时万人在一起听课。
对于这一类课程对老师的要求相对线下来说,可能会更高,不仅要求有超牛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需要像明星一样,能自如的面对镜头,能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挥洒自如,充分调动学员的学员兴趣。更像一个懂教学的电台主播。
实时的网络课堂能做到哪些现实课堂做不到的?
YY 教育教育项目总监印亚兰:
非应试教育是否会成为在线教育未来的巨大机会?
新东方在线 VP 潘欣
非应试教育在美国有更大的市场,但是在中国目前还不是面授教育或在线教育的主流。鉴于中美社会环境的巨大差异和人们需求层次的巨大差异,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基于应试教育的在线教育(或培训)都将是主流。
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我们的公民的安全感很低,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两个层次的需求占据了我们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关的就是升学就业主导了我们的生活路径。
对应到教育培训领域,那就是考高分、拿证书成了必需品,依次推论,无论是面授教育还是在线教育,无论面向在职群体的还是面向大中学生群体,应试相关的用户群都是更多的、培训机构也都是更多的。
对于非应试教育,粗略的划分,其实也有功利性学习和兴趣性(或知识性)学习之分。比如管理培训类,其实也属于功利性较重的,也是更多的和求职就业相关的。
剩下的就是兴趣性的非应试教育了,这块市场表面看是非常大的,毕竟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兴趣点,也都会为了自己的兴趣付出时间或金钱。但是这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个体的兴趣是非常分散的,而且兴趣爱好程度也是高低不一的,愿意为之的付出也是不同的。这就好像是长尾,眼见得有钱赚,但赚这份钱的成本其实很高。现阶段,兴趣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刚需,考试就业才是刚需。
当然,如果说比较传统面授教育和在线教育,那么非应试教育确实更容易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实现,毕竟互联网的特性更容易满足长尾的需求,但也只是相对而言。非应试教育未来能否有多大的发展,核心并不取决于 在线教育 本身,而是取决于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以上说的可能属于狭义的在线教育范畴,如果是广义的在线教育,比如知乎也可以属于在线教育。那么在广义的范畴下,非应试的在线教育是有广阔空间的,但是这对于运营方而言,还需要探索出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以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 知乎圆桌 :致力于让传统的嘉宾讨论在互联网上更好的发生。每场圆桌邀请 1 位主持人和 4 ~ 6 位有多年行业经验的嘉宾共同发表见解,解构行业,与您分享他们的探索与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