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毛僧
批评姜文有一万个理由,但是爱姜文是不需要理由的。《邪不压正》首映后,多数影评人是不敢下笔的,希望等等。上映第一天,姜文粉将电影的口碑抬了上去,到第二天,口碑就被拉下来了。此时,影评人才群起而上,开始各个角度的批评。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批评文章笔者基本上都看了,其中除了李星文团队的影评相对客观公允外,其他的批评更多是谩骂与调侃,谈不上批评。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事实,批评比赞美要难很多,所以写批评影评是需要功底的。遗憾的是,多数影评人并不具备这个功底。
姜文就像一位有自己体系的大师,要想与我辩论,首先得认可我的逻辑。一旦认可了我的逻辑,不好意思,你就别想辩赢。很多不喜欢姜文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不认同,或者走不进入姜文的体系,也无法在逻辑上与姜文对话。
很多影评人之所以批评姜文,认为看不懂《邪不压正》,不知道在讲什么。笔者看到这样的评价就想笑。不是看不懂,而是你欣赏不了。就像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以及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一样,你读懂了吗?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但是每一个解读都未必接近事实的真相。如果说得极端点,在姜文那里,只有角度,没有真相。喜欢历史的,可以看到姜文史观的讽刺与鞭挞,喜欢权力的可以看到斗争的智慧与手腕,喜欢女人的可以看到升腾的荷尔蒙与隐隐可握的肉感。
凡是试图用一个思维逻辑去解读姜文的朋友,多半都是严重缺乏文史哲教育的芸芸众生。只有凡夫俗子才要求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结果。只有应试教育下,才有一个标准答案。用自己的逻辑去套姜文,你什么都理解不了。
就像毕加索的画一样,欣赏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喜欢的人,说不出喜欢的理由。另一类是讨厌的人,也说不上讨厌的理由。这就对了,如果非要用一套思维去理解毕加索,多半是缘木求鱼,什么都得不到。
姜文也是如此,他的艺术风格是固定的,他的思维模式是固定的,他的表达路径也是固定的。走不进他的艺术世界,就不要试图理解他,爱他就好了。姜文的确是用来被爱的,而不是用来被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