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发展过程分析

目前,人类活动产生的二     氧化   碳排放已达到历史峰值。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850年的163倍。

1850年,英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排放量几乎是第二大排放国美国的6倍。此外,前五大排放国还包括法国、德国和比利时。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排放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紧随其后。

众所周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气体之一,对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二氧化碳的含量也逐渐变多,研究表明地球的温室效应从工业革命就开始形成了,如今大有愈演愈烈的态势。

所以,为了解决二氧化碳所带来的的环境     污染   ,研发一款二氧化碳     气体传感器   是很有必要的。二氧化碳     传感器   主要检测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成分。

国外发达国家对吸收式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最早用光谱吸收式     光纤   传感技术进行气体浓度     测量   研究的是日本Tohoku大学的H.inaba和K.Chan等人,在光纤透射窗口波段范围内,作了一些气体传感的基本研究。

1979年,他们提出利用长距离光纤进行大气污染检测,1983年,他们将     LED   作为宽带光源,配合窄带干涉滤光片,对甲烷在1331.2nm附近的光谱进行检测,在这一系统中的气室长度为0.5m,传输光纤为10km长的多模光纤,接收器件采用冰和甲醇混合制冷的锗探测器,系统最小探测灵敏度为25%LEL(气体爆炸下限)。其后,1985年,H.Inaba和K.Chan及H.Ito等人又用InGaAs材料LED作为光源去对准甲烷在1665.4nm处的谐波吸收峰,系统最小探测灵敏度提高了一倍。

 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发展过程分析_设计制作_制造/封装

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滴定法,固体电解质式、     电容   式、光纤检测法,     红外   吸收法等多种办法。

国内红外吸收型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生产和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是固体电解质式、钛酸钡复合氧化物电容式、电导变化型后膜式等,这些传感器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气体选择性差、容易出现误报,并且系统需要频繁校准,使用寿命短等缺点。直到2005年我国非分光红外(NDIR)气体传感器技术研究才取得新进展,但是,其关键元件仍然需要进口。红外气体检测技术在我国无论是在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在替代进口各方向都有明显优势,应用范围广泛,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7
136
0
78

相关资讯

  1. 1、Win7旗舰版待机断网问题如何解决2930
  2. 2、百度地图如何开启摇一摇语音查询?百度地图开启摇一摇语音查询的方法3941
  3. 3、华为鸿蒙OS系统手机怎么安装第三方的应用程序?3216
  4. 4、电脑怎么一键装Win11系统?Win11一键装机详细图文教程2915
  5. 5、正版Win10系统怎么重装?正版Win10怎么重装教程1738
  6. 6、为什么联想笔记本安装原版Win10系统却无法识别固态硬盘?3690
  7. 7、尼尔人工生命升级版稀有强化材料有哪些?强化材料获得位置分享827
  8. 8、EdrawMax怎么绘制红豆面包?亿图图示绘制红豆面包的方法3806
  9. 9、小咖秀怎么删除已发布作品?小咖秀删除已发布作品的方法3808
  10. 10、书旗小说怎么听书?很简单,三个步骤即可听你想听的书!4709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