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哥斯拉大战金刚》:爽,就完事儿了
经历了略显冷清的一段时间后,观众们终于真正意义上迎来了一部娱乐性较高的“大片”、“爽片”——《哥斯拉大战金刚》。
这两个响亮的主角名字亮出,看点不言而喻,大银幕看两个巨兽近战,很难不承认是一种刺激之后的放松,紧张之后的纾解。
对于这种具有多个巨型怪物登场并作为主角的电影来说,剧情达到及格分及以上,特效、打戏不拉胯,基本上就为票房大卖奠定了基础。
这次影片的剧情承接《哥斯拉2:怪兽之王》,但没有看过前作直接观看也不用担心,完全可以看懂。
在三头王者基多拉被击败后,地球迎来了安宁,金刚被人类管控在建立的基地之中。仅剩的土著后裔吉雅同时被金刚和组织相关人员艾琳守护,她能够与金刚交流,知晓它的思想与心情,是它的人类伙伴,小小的通灵者。
哥斯拉被唤醒,再次出没在人类世界,带来了不安与恐惧。生化科技巨头APEX公司的领头人和小栗旬饰演的芹泽莲找到了内森博士,让他带人将金刚送到南极,从那里的入口进入地心探寻哥斯拉异动的根源。
APEX中的一名黑人员工发现了项目的蹊跷之处,公司地下33层更是疑点重重。他同时通过有声节目“播客”吸引了相关的爱好者,最终由“小十一”米莉波比布朗饰演的梅蒂森和她的哥们与黑人小哥组队,潜入了APEX内部,探寻秘密的真相。
原来,APEX私下利用基多拉的残骸和顶尖的技术创造了机械哥斯拉,它是哥斯拉真正发动攻击的主要根源。最终关头,机械哥斯拉失控,与哥斯拉展开决战,金刚也参与其中。
三兽共斗,谁与争锋?
这次《哥斯拉大战金刚》的亮点在于巨兽对决、打戏够劲;人类戏份的合理让步给怪兽主角挪让出了足够的空间;场景设计用心,霓虹夜景和镜像空间夺人眼球。
影片中大概有四段精彩的打戏,第一场是海上之战——通过船只将金刚运送到南极的路上,舰队遭遇哥斯拉的袭击,金刚被释放,与哥斯拉战斗。海上作战的优势在对于水下、水面以及水上空间的利用。
水下巨兽纠缠、肢体运动造成的大量气泡不仅突出了打斗之激烈,也营造出了一种窒息感;水面浪花激荡,船舰翻倒,因爆炸、撞击产生的“水火两重天”景象令人惊叹;水上,船只里人群的惊慌失措与关键时刻的决策都在衬托巨兽和推动剧情方面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第二场打戏是进入地心后,金刚与小型飞行怪兽的打斗戏,这边又可以细分为两场小打斗戏,除了用动作戏份维持观众观影的新鲜感,它们也起到了展示地心的世界环境;交代反派之一APEX头目之女自食恶果;说明金刚获得武器战斧的作用。
第三场打戏来到了陆地,霓虹夜市,整体美学设计上有些“赛博”。条状的霓虹灯镶嵌在巨型广告牌和高楼上,使得都市的空间轮廓更加清晰,也为场景提供了科学的光源,不会再发生如同前作一般夜戏看不清怪兽的情况。
这场戏中,金刚多次从高楼跃下攻击哥斯拉,可能一是对金刚系列前作大猩猩攀大厦的名场面致敬,二是突出了作战双方的体型差和作战特点,金刚较灵活、行动敏捷,哥斯拉有射线、四肢和尾巴协作、力量和体型较大。战斗时,双方互相嘶吼,是示威、是发泄,也可能是仅存王者间的惺惺相惜。
第四场动作戏便是三兽决战,主战场是白日里的香港城,这一段场景构造相比之下卷卷个人觉得没有前几场戏有冲击力,但是怪兽间的近身肉搏掩盖了这一不足。
从片名与IP入手,观众们决定观看怪兽电影的那一刻,便确认了不是冲着剧情、不是冲着知名演员去捧场的。人们自古对于未知的生物就抱有幻想和矛盾的情感。
一方面我们敬之,认为它们崇高且不可思议 :相信它们可能是我们的守护神,就像片中艾琳和吉雅相信金刚会帮助人类抵御其他怪兽的攻击;也如APEX,相信我们能够从它们身上汲取,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武器”与“财富”。
另一方面,我们畏之,因为他们强大而不可控制,时时刻刻提醒着人类的渺小和无力。
所以巨兽在影片中的呈现是中立的,尤其对于哥斯拉,它不像金刚似乎与纯粹的人类心灵有着奇妙的联系,它不偏袒亦不怜悯。怪兽的塑造其实与神佛的塑造在一定层面上有着共通和相似之处。
哥斯拉和金刚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哥斯拉其实有好几代,每代也各有特征,长相不一样、能力不完全一样,有的还会变形:初代哥斯拉、雪哥斯拉、真哥斯拉……它们甚至可以称之为一个“家族”、一个“宇宙”。但它们也都有一个共性:历代哥斯拉的诞生似乎都离不开能量聚变。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比基尼环礁试爆氢弹所产生的高能辐射导致日本第五福龙丸远洋鲔鱼船船员死亡。这次事件之后,日本国内爆发了 反核运动 。第二年,相关人员在广岛召开了第一次反对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1965年2月,日本国内正式成立了反对原子弹和氢弹日本国民会议。
受此历史背景影响,东宝电影制作人田中友幸决定制作一部具有相关社会反思意义的特摄电影。他从美国电影《原子怪兽》中获得灵感,终于向公司上级提交项目提案,最终由本多猪四郎执导,圆谷英二担任特摄指导的《哥斯拉》1954版问世,开创了哥斯拉宇宙的先河。
如果说哥斯拉诞生于人类对于能源利用以及武力问题的反思,相比之下金刚似乎更具备原始生命力和原生人情味。
谈及金刚,我们会想到它身边的金发女郎,美女与野兽并不只是王子与公主间的故事。和土著居民共生、黑色的高大身躯、外加猩猩本身这一非常接近人类的原型体,早已有部分影评人和爱好者发现了金刚在文化与种族方面可能的象征意义。
因此,怪兽的诞生并不简单,它们满足了人们对于未知恐惧却好奇的追求心理,也寄托着愿想、承载着潜在的社会警示意义。
那么怪兽电影中的人类,又是什么样的定位呢?一样有主配角、正反派之分。起到的最好作用,一是加成怪兽的主角性质,二是可能与怪兽建立微妙的情感联通,达到一种奇妙的和谐与平等。 一部合格的怪兽电影不完全是怪兽的,亦不可忘“人本”。
《哥斯拉大战金刚》中,人的存在看似只起到了辅助怪兽作战的作用,印象深刻的几处在于:解锁金刚,发起海上对决;金刚战损时用飞行器作起搏器,电击使其恢复状态;向主控制台上灌酒,造成机械哥斯拉的短路。
这些行动看似微小,却又十分关键,环环相扣,如果没有这些节骨眼上的帮助,大战很有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人的存在,是必要的,除了技术上、打斗上的帮助,还传达一种对于“信任”与“和平”的向往。
怪兽,以现实生物为原型,以人的想象为源泉,承载着创作者的希望与意念,引发受众的好奇、畏惧和敬仰,在荧幕前和生活中愈加变得有魅力、变得传奇、甚至具有信仰色彩。
它的进化,以及相关影视作品的翻拍、衍生将保持为一种独树一帜的类型模式,继续创造不一样的辉煌。
看完本片之后,听到有同厅的观众提出了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我国,会出现这样的怪兽电影吗?
卷卷觉得近未来可能不太会出现《哥斯拉大战金刚》这样以多个怪兽为主角的电影,首先我国的影视化作品中不具备这样的“怪兽系列作品”,二是我国文化中对于“怪兽”的定义和部分情感偏向,与日本以及西方国家还是有差异的。
怪兽电影中国本土化可能会呈现以巨型神魔为主角的电影,春节档《刺杀小说家》中赤发鬼的形象可以称为一个尝试的例子。但至于这个神或魔是否具备与“人”同等的情感或是思维,它与人是什么关系,它又背负着怎样的社会象征意义将是很值得创作者具体思考的问题。
撇开聊的这么多,空闲时候去影院看一场怪兽大战,休息一下,爽快一下,也挺不错。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洛语树电影原创,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