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3月21日,国产片《英雄之战》在国内公映,首周末3天拿下4000万票房。但有传言称超过3000万来自片方自掏腰包——包场送票,可惜的是,即使免费送票,放映厅里仍然稀稀拉拉几个人。
影片上映前一天的预排片高达45%,居然远胜《雪国列车》、《白日焰火》等一众影片 >>>点击阅读相关
《英雄之战》引争议 大规模包场买票房
2'18''
53
收起 推荐视频:反馈意见 自动播放
正在播放
腾讯娱乐专稿(文/喻德术)
把某一场电影的票包下来,然后白白送给观众——不管他(她)看不看,这算英雄么?恐怕不算。
3月21日,国产片《英雄之战》在国内公映,首周末3天拿下4000万票房。不过在卖座的同时,该片也深陷传销疑云,据说它拿到的4000万票房中,绝大部分来都自于片方自掏腰包——包场送票。
截至25日上午发稿时为止,记者逐一联系该片导演、制片人、发行人等,无论电话还是短信均没有回应,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站出来给一个公开说法,只有外界的一片猜测之声。这种做法,确实称不上一场“英雄之战”。
大规模包场送票无人看
有传言称,《英雄之战》的4000万票房中,有超过3000万来自片方自掏腰包——包场送票。尽管这个数字目前还没有获得任何一位当事人的印证,但不少网友纷纷在网上晒出了他们这段时间的奇怪经历:到影院看电影,有人非把《英雄之战》的票免费往他们手里塞;影城的售票系统显示某些放映场次满座,但放映的时候却空无一人;更有影城工作人员晒出了大量待发的票,一摞一摞的相当惊人。
记者联系北京新影联院线、中影星美院线旗下的多家影院,证实《英雄之战》确实有包场行为,而且这种包场规模很大。“就是每一场《英雄之战》的放映他都会买几十张,至于发给谁我们也不好意思过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院经理表示,卖出去的票确实没什么人来看,放映厅里就那么稀稀拉拉几个人,但售票系统却显示卖出去了一大片甚至满场。
错误高估了观众的“盲目性”
早在《英雄之战》上映前一个月,该片片方就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片已经预售出去了450万张票;即便按平均票价35元(2013年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不足40元),450万张票也有超过1.5亿票房。
影片公映后该片导演虞军豪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当时这一说法是“为了宣传”。不过有影片投资方内部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领袖”曾向他们承诺,等影片票房超过13亿,就会拿出七八亿来分给“家人”,说法确实有一点像传销。
有院线人士表示,《英雄之战》投资方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们最初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大规模自购票,造成影片火爆一时的假象,然后诱导普通观众购票,从而把这部片子炒起来。但他们确实高估了观众的“盲目性”,以为大家会一窝蜂地去买,实际上却是没多少人问津。
并非包场送票的“始作俑者”
《英雄之战》片方曾对外声称,他们将创造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那就是把电影跟产品客户结合起来,用产品去带动影片票房。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包场送票——提前把电影票买下来,然后打包卖给或者送给相关的产品客户。
有院线经理笑言,其实《英雄之战》并非“包场送票”的始作俑者:最近这些年有大量的主旋律影片实行包场送票的营销方式:“就是把某一场或者某几场放映的票全部包下来发给单位职工,结果往往是没几个人去看。”
不仅主旋律大片,就连《阿凡达》、《变形金刚3》这样的好莱坞大片,也有过包场送票的营销方式,比如2010年《阿凡达》公映的时候,就用不少公司去包了票馈赠客户,不过这样的影片就算是包场,上座率也非常高。
而2011年底某票房大卖的中小成本国产爱情片,上映之初也曾有过大规模包场——其实就是自买票房,结果硬是活生生把该片给炒成了热门影片,最终累计票房超过3.5亿。不过其前提是影片本身确实不错,大家看了之后口口相传,这与《英雄之战》有着本质区别。
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说《英雄之战》是一部“传销电影”其实并不准确;除非对影院经理有贿赂,否则它连违规都说不上,更说不上违法了。
主创不回应影片极速冷却
最近20多个小时,记者一直试图联系该片导演、发行人以及制片人等各类主创,其中只有制片人一方表示“这个我们说不合适,你还是问导演吧”,导演和发行人均是打电话要么关机、要么没人接,发短信则没人回。
另一边,则是影片热度的迅速冷却。自首周末3天拿下4000万后,上映第4天(昨天)只有200多万,今天全国排片降至10%左右,预计最多也只有两三百万入账。在舆论环境不利、主创拒绝回应、新片不断入市的情况下,影片最终过亿的可能性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