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在不断强化其科技公司的属性,继余额宝开放后,进一步开放了花呗、借呗来强化其连接者的角色,随着蚂蚁金服估值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的格局要变了,ATM的时代或许已经来了。
近日,互联网双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挺热闹。腾讯大战抖音戏精一堆热度颇高,阿里巴巴这厢最热闹的当属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宣布获得140美元的全世界最大单笔私募融资,估值1500亿美元成为非上市公司估值最高的独角兽。
此前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还将蚂蚁金服评价为全球第九大互联网公司。单从估值看,蚂蚁金服已经超越百度,中国互联网格局或将从BAT迭代到ATM,蚂蚁金服到底凭什么?
一、 重申科技公司定位,蚂蚁金服为什么?
蚂蚁金服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成立之初是为了淘宝担保交易服务的,在2013年余额宝推出金融业务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后,不管蚂蚁金服是否愿意承认,它都成了大家潜意识里的金融科技公司。
近两年蚂蚁金服以及京东金融、百度金融都重申了科技公司定位。为什么?
1. 服务小微企业,阿里巴巴基因的延伸
阿里巴巴具备B2B的基因,从淘宝业务孵化出的蚂蚁金服也一样,B2B2C的业务模式让蚂蚁金服的业务涉及到to C和to B两种业务形态。to B的业务更契合蚂蚁金服的基因,也更容易发挥蚂蚁金服的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to B业务拥有更广阔的盈利空间。
同样,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普惠金融就是近年国家重点扶植的项目。所以近两年重申科技公司定位的蚂蚁金服,即使在最新一季负利润的背景下,仍获得了50%的估值增长。
2. 科技公司更容易获得高估值
互联网兴起后,科技公司就成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纳斯达克成为了投资者的天堂,投资人更加倾向于科技概念股,所以蚂蚁金服重申科技公司之后,估值从1060亿美元上涨至1500亿美元。
2017年全球企业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中,前7位都是科技公司,分别为: 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从市值上我们不难看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公司特别是互联网科技公司的青睐,这也是为什么蚂蚁金服最推出“Techfin”战略的原因。
3. 核心金融牌照已经拿完
牌照是进行金融业务的必备条件,牌照不完全根本无法开展金融业务。截止目前,除了比较难的信托、租赁、担保、消费金融四个牌照,蚂蚁金服基本上获得了全牌照,重要的银行、保险、券商(证券)、期货、基金牌照都已经获取并已开展相关业务。
对于拿牌照的用途,蚂蚁金服高管表示蚂蚁金服拿金融拍照是为服务而不是金融,因为“金融是一个强监管场景。必须得拿牌照,必须得接受监管。涉及到金融机构,我们只能拿自己当小白鼠。”
网商银行行长黄浩解释了蚂蚁金服自己当小白鼠的原因,那就是:
几乎很少有机构愿意“第一个吃螃蟹”,蚂蚁金服只能自己在“试验田”里趟出条路来,告诉金融机构其技术和商业模式本身是可行。
4. 规避国家将蚂蚁金服以金融科技公司主体监管
金融业务只是蚂蚁金服业务的一个小模块,但余额宝、花呗、借呗这些金融产品因更具报道下而被媒体广泛报道,因此监管部门或将蚂蚁金服当做金融科技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这意味着蚂蚁金服或承受了超过其业务本身力度的监管。
金融行业是影响国家经济稳定性的特殊行业,政府不可能将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放在一个不受管控的私有公司,目前蚂蚁金服的庞大触角已经覆盖中国金融应用的多个方面,对于金融稳定性是具有极大风险的事情,因此从金融领域抽离是蚂蚁金服的必然选择。
二、支撑蚂蚁金服估值超越百度市值的底层逻辑
蚂蚁金服估值1500亿美元,成为估值最高的非上市独角兽,估值比BAT三巨头中百度市值还高580亿美元。如此估值的底层逻辑到底是怎样的?
1. 广泛的底层支付产品和支付场景为依托
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已经演变为用高频的模式去圈住用户,然后盘活流量解决用户的相关互联网需求,而互联网的马太效应也让强者越强。蚂蚁金服存在的基础是支付宝,支付宝从淘系电商诞生,然后拓展线下渠道俘获了大批用户。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
支付宝已经服务了约8.7亿活跃用户,其中,国内活跃用户数已达5.52亿。
并且支付宝在国内外还在不断投资/并购,以拓宽支付宝的使用场景,增加更多的目标用户,比如:收购饿了么、哈罗单车等都是增大用户量的举措。对于支付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支付场景的搭建。蚂蚁金服比京东金融估值更高最基础原因之一就是—— 支付场景和用户基数的差异。
2. 递进式可持续的变现模式
做平台的核心是渠道开放以及基础设施建立,我们能看到:随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开放,二者的企业生命力和企业市值不断走高,开放推动两家巨头市值均破5000亿美元,而“原本没落“”的百度也在Appolo的开放策略下市值峰值触达1000亿美元。
支撑蚂蚁金服市值的核心是较强的业务变现能力,只要支付宝场景不断拓展,支付宝的用户不断增多,蚂蚁金服的变现能力就会越强,从支付宝上可以衍生出基于交易的变现模式,只要这种模式被证明是切实可行。
一如腾讯只要握有QQ和微信这两个社交工具,腾讯的未来仍然是一片坦途,如果某一天游戏业务利润率暴跌,腾讯也可以将营收来源迅速无缝切换为新的变现业务模式。
蚂蚁金服的利润来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以余额宝、花呗、借呗为基础的金融理财;以芝麻信用授权、支付分成为模式的支付连接;以风控模型、数据洞察为模式的技术平台服务;以保险等孵化于现有业务的数据创新服务。
自媒体开八爆料的蚂蚁金服融资文件显示:
2017年支付连接的营收已经占到54%,技术平台占比34%,金融服务仅占11%,预计2021年技术平台占比将达到65%,而金融服务占比下降到6%。
也就是说四年后的蚂蚁金服,会是一家科技技术服务公司,而不只是一家支付公司或者金融科技公司。投行对蚂蚁金服估值的提升,正是以营收变化为基础的。
3. 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和海外模式输出
全球化是巨型独角兽的必然选择,具备全球化能力的公司因为其更高的天花板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然而因为语言和消费习惯的差异,大多数中国公司的全球化并不成功,比如:淘宝、微信、百度仍然只在华人的聚集区被广泛使用,而墙外开花的公司国内发展也并不顺利,比如:musical.ly在国内发展比不过抖音最终被今日头条收购,猎豹清理大师国内用户仍然不多。
蚂蚁金服的海外布局分为两种不同的层级:
为国人到海外服务,在国人的海外消费场景布局支付宝,截止2017年末支付宝已经覆盖36个国家和地区;
本地化投资或成立合资公司,蚂蚁金服在东南亚九个国家已经扶植了9个本地支付宝钱包,比如:印度Paytm、印尼Emtek等。
投资本地化的支付宝钱包,不仅可以使用孙正义的时间机器理论,快速的将中国支付宝的优势经验复用到国外投资公司,更可以扫平当地政策的限制更方便获得支付许可。
相对于其他支付类公司,蚂蚁金服的核心优势可能就是资金和技术经验,通过投资的方式来进行全球化,然后输出自己的经验帮助投资企业来获得先发优势。以蚂蚁金服投资的印度Paytm为例:蚂蚁金服投资一年后,Paytm支付风险率从原来的百分之几降到了万分之一。
同样的全球化布局方式不仅蚂蚁金服在使用,携程、滴滴这样的平台,也同样在以类似的方式,推进自己所在细分行业的布局,变成了中国企业讲述全球化故事的新模式。
总的来看,蚂蚁金服的估值逻辑正是以支付宝为底层,淘系和线下为场景,以征信为依托,以支付技术、金融为营收,以全球化投资为布局加大纵深,以技术优势为积累保证营收模式迭代。
三、ATM格局初显,阿里、腾讯双寡头主导中国互联网
谁最有可能成为颠覆BAT的第四极?
这一问问了好几年,特别是在百度股价不振、负面频发的2017年。2017年6月23日,京东市值仅差1%就超越百度,在市值领域即将奠定ATJ的格局,一群媒体人兴奋的期待历史的诞生。
然而京东功亏一篑,此后三个月百度股价飞涨,BAT市值排名仍然没有太大变化,目百度市值920亿美元,远超京东的560亿美元。
但是近期蚂蚁金服估值1500亿美元,超过百度63%(约580亿美元),在中国互联网市值 (估值)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市值。从市值上来说,BAT的格局已经变成了ATM的格局。
在币圈最近火热的陈伟星,看到蚂蚁金服的估值后在朋友圈表示:
“古典互联网蚂蚁金服C轮融资估值1500亿美金,标志着在中国互联网行业,ATM正式取代BAT。”
陈伟星的说法尽管有点激进,但从估值上来说,蚂蚁金服对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影响正在形成,毕竟估值本身就是上市时市值的一个借鉴模型,即使还不能说ATM完全取代BAT,但至少BAT格局演变为ATM或者ATMB格局已经明晰。
1. 市值/业绩领先
蚂蚁金服估值1500亿美元,位列中国互联网第三名,比百度高580亿美元,是第四名百度和第五名京东市值之和。
2. 蚂蚁金服已经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连接产业上下游
判定BAT格局还是ATM格局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对行业以及社会民生的影响,如果百度倒闭那用户的生活和互联网习惯将会受到影响,同样的如果蚂蚁金服倒闭,那用户的嘲讽54%的用户线上线下交易将崩溃,小额金融和小额理财用户同样如此。
3. 具备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作为中国互联网一级的企业一定是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的,发展前景依赖于企业的战略以及产品的迭代能力,蚂蚁金服无论是余额宝、花呗等产品研发,还是生物识别、大数据都是处于高速的演进中。从这方面看蚂蚁金服比百度更具有生命力,百度本来在陆奇的带领下正处于蓬勃的发展中,但陆奇的离任为百度未来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霾。
4. 具备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
互联网一极需要深耕一个领域并辐射到行业上下游,形成一个自循环的生态系统,否则单打独斗的产业模式只会快速的被风口取代,只有将产业做成一个生态系统才具备演进和迭代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有很多离不开自己产业生态盟友。
5. 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布局
互联网自2010年后已经逐步全球接轨,全球化的布局是企业输出影响力,提高天花板高度的必然选择,而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要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一极必然需要全球化的布局。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中国互联网的行业格局,即使不是从BAT变更为ATM,至少已经隐隐进入了ATMB的格局。
而在ATMB的格局下,阿里巴巴集团占据了两席,随着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投资业务、海外业务、消费场景等的进一步发展,两家公司的业务往来会更加紧密。以两家公司为首的阿里巴巴经济体或将产生更多的化学效应,一如阿里巴巴在考察印度支付宝Paytm时,选择取消首轮投资机会转而让给蚂蚁金服投资,此后又与蚂蚁金服联合投资。
而腾讯经济体则是以腾讯自有业务与宽泛的投资业务,单在2017年腾讯全年投出了106家,总计1710.43亿元,平均每家投资16.13亿元(不含未公布投资),腾讯的投资业务反哺腾讯的支付业务和财务收益。
随着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发展,阿里巴巴经济体和腾讯经济体会将会更广泛的主宰中国乃至世界网民的互联网消费。
四、ATM格局建立的风险
ATM格局的建立主要正在蚂蚁金服和百度的发展角力上,尽管目前蚂蚁金服估值高于百度,但对于还未上市的蚂蚁金服来说,风险同样也不小。
1. 激烈的国内外移动支付竞争
支付工具是蚂蚁金服的发展基础,影响在支付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变现模式和技术模式。支付宝最大的对手是腾讯的财付通(QQ /微信支付),财付通保持近4成的市场份额,现在国内市场已经是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双寡头格局。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腾讯旗下的财付通(微信/QQ支付)市场份额占比39.51%。
支付宝以淘系电商起步,但一二线城市用户已经饱和,所以支付宝在不断拓展向下渠道和支付场景,并购饿了么、哈罗单车就是这样的考虑,蚂蚁金服需要拓展支付场景和渠道下沉。
财付通不一样,立足于微信/QQ庞大用户群财付通,已经不需要考虑渠道下沉,腾讯推下沉渠道的支付,只需要拓展支付场景即可。
所以腾讯投资美团、拼多多,而且微信/QQ使用频次远远高于支付宝,打开微信/QQ比支付宝更便利,财付通尽管不是专业的支付工具,但在小额支付便利性上仍具备不小的优势,财付通和蚂蚁金服的支付竞争会愈演愈烈。
2. 监管趋严格,模式创新或受阻
监管对于支付宝的影响从马云对于支付宝的定位就可以窥探,2008年马云掷地有声地说过: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
而最近对于支付宝马云的说辞变成了 :
虽然这几年,支付宝对金融产生了冲击,但从未想过要颠覆金融机构。
监管严格对于支付行业并不是一个好现象,离钱越近的行业越容易产生创新,当然也越容易产生违规行为。蚂蚁金服需要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和测试,之后才会有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愿意尝试,监管越严格蚂蚁金服的创新就会越受制。
越受制于监管,作为基础设施输出技术解决方案的蚂蚁金服的互联网模式创新,就会更加困难,盈利模式就会受到影响。如何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克制的创新,是摆在蚂蚁金服面前的难题。
3. 国际化业务的发展速度
国际化是摆在支付行业面前的难题,中国目前尚没有国际化特别成功的案例,我们所熟知的中国国际化很多是并购,比如吉利收购VOLVO,比如:联想收购IBM。
但蚂蚁金服的国际化不太一样,蚂蚁金服的国际化分为两个维度:
在当地投资并技术扶持当地钱包;
让国人在海外能使用支付宝。
这两块都需要布局,第一块目前蚂蚁金服投资的本地支付宝主要在东南亚9家公司,东南亚以外尚未布局,而这些城市的消费能力更强。第二块面临和财付通的激烈竞争,也同时需要在不同的国家/城市打通商家端、用户端的双端通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际化业务的发展将影响蚂蚁金服的未来盈利预期。
蚂蚁金服在不断强化其科技公司的属性,继余额宝开放后,进一步开放了花呗、借呗来强化其连接者的角色,随着蚂蚁金服估值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的格局要变了,ATM的时代或许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