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是达不是爸”,《山海情》方言版为何上头?
正午阳光在 2 021 开年很忙,自己家的《山海情》接了《大江大河 2》的档。
由国家广电总局策划指导,集结一众“顶配”主创,《山海情》未播之前就已经广受关注。
虽然仓促上马,但“国剧门脸”仍然没有丢了招牌。“原来扶贫剧也可以拍得这么好看”,是剧集播出后最多的声音之一,而另一种声音,则是“方言版太上头了”。
地域方言魅力何在
《山海情》聚焦上世纪90年代宁夏南部贫困地区的真实扶贫故事,原本就有很强的地域色彩。辽阔戈壁,风沙漫天,村民们面朝黄土,在贫瘠的土地上挣扎求生。
为了尽可能贴合真实的扶贫情况,剧组使用西北方言,并起用了大量的西北籍演员。演员们一口地道的方言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情境,映衬出当时贫困地区的闭塞和穷困。
同时,方言也凭借独有的感染力,展示出了西北人的豪爽、淳朴和坚韧,让人物塑造更加细致立体,增加了人物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山海情》的方言版,源于创作采风阶段,主创发现当时的参与对口扶贫工作的福建人来到宁夏后,由于方言差异与当地人交流困难,扶贫的第一关就是语言关。
剧中郭京飞饰演的扶贫干部陈金山操着一口浓重闽南风味的普通话,与当地人展开了一场鸡同鸭讲的“跨服交流”。诞生了“老教授研究自杀”“小偷要搞科研” 等让人啼笑皆非的桥段。
语言差异除了带来戏剧冲突和喜剧效果,还进一步塑造了人物形象。马德福(黄轩 饰)是农校毕业生,文化程度比村民们更高,于是承担起了扶贫工作中的翻译工作。
白崇礼(祖峰 饰)作为唯一的小学老师,普通话虽然仍然保留了当地的口音,但也敛去了几分西北人的粗犷,多了些文人的气质。人物形象的层次在语言的你来我往中不动声色地展现了出来。
考虑到在全国范围的传播,片方加急制作了一个普通话配音的版本。播出时,浙江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放配音普通话版,东南卫视、宁夏卫视及跟播的深圳卫视播放原声方言版,而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同时上线原声版和配音版两个版本。
对比两个版本,不难发现这一次《山海情》的方言版广受好评的原因。
在配音版中,演员们照样满面风沙灰头土脸地在戈壁滩上开荒拓土,但无论是当地人还是福建人,大家一开口都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地域风味少了,违和感却浮了上来。
在一定程度上,情境的真实性消解了,人物的层次抹平了,故事的冲突淡化了,喜剧效果也打了折扣。两相对比,配音版逊色不少。
但方言版也并非绝对完美,许多观众有疑问,为何《山海情》讲的是宁夏的故事,可主角的方言却是统一的西北话?这也与当地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事实上,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方言种类繁多,有“十里不同音”一说,因此,虽然剧中台词是方言,但也做了圆融的处理。主创在参考宁夏和西安等各地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剧中普遍使用的泛西北话。
西北话属于发音用词与普通话相近的北方语系,观众配合字幕很容易理解台词。而福建方言属于南方语系,真正的闽南语对于其他地区的观众无异于“外语”。因此,折中之下,剧集大部分采用了既有地方风味又易于理解的福建普通话。
总体而言,作为面向全国的电视剧,《山海情》的主创们在方言的运用上兼顾了传播广度与地方特色,让台词在准确传达信息和展现独特风格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新时代方言剧或有可为
普通话作为被一种超越地域壁垒、普遍被认可、易于理解、方便沟通的标准汉语,有着广泛的使用基础,是 用语的规范形式,一向在影视作品中处于强势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方言也从未缺席。
就国产剧而言,在过去,我们既有《山城棒棒军》《乡村爱情》系列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作品,也有《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等将各地方言杂糅,产生独特喜剧效果的作品。
对当地观众来说,在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公共场域听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语言方式,既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又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鲜感。
对外地观众而言,听到一种完全不同于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语言时,陌生化引发的新奇感就更加显而易见。加之方言本身具有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这些作品中方言不仅没有成为传播的壁垒,反而成了吸引观众的亮点。
但在方言电视剧获得广泛关注的同时,方言对普通话规范性的侵蚀也是一层隐忧。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重申电视剧使用规范语言的通知》(广发剧字〔2005〕560号),规定“电视剧的语言应以普通话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并在2009年再次发文重申该项通知。
站在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消除方言带来的隔阂、利于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沟通的立场上,此举是正确的。这或许也是《山海情》选择制作配音普通话版,并选择在影响力更大的三个卫视播出配音版的原因之一。
但如今时代变迁,随着教育普及,普通话已经占据了主体地位。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已达80.72%。“推广普通话”不再是电视剧必须承担的教育功能,此时方言的多样性就可以适当发挥出来。
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总结、提炼而成的文化合集,是最能够直接体现人民原始的、真实的交流沟通、情感宣泄、心理活动的语言形式,与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生态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我们能看到《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中的东北话、《风犬少年的天空》中的重庆话激起了无数观众的青春共鸣;也看到《装台》中,在地道的西京腔调的映衬下,裤带面、羊肉泡馍的香更加勾人心魄,秦腔的激越慷慨更加入木三分。
在影视剧中合理运用方言,往往也需要主创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深入生活、体察民情。
《山海情》以平民视角扎根黄土,用极具地域风格的腔调向观众徐徐讲述戈壁滩上的奋斗往事。而观众对方言的偏爱也说明,他们看得懂主创的用心。
【文/乔木】
The End
点击 “ 阅读原文 ” 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