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视的历史沿革
一、名词解释
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二、历史沿革
近视其实早在隋朝就有一定的认知和阐述:“中医近视症状”“目不能远视”的最早记载见于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明朝将近视进一步具体化,而到清朝时则就是近视一词诞生的朝代;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称之为“能近怯远证”,傅仁宇《审视瑶函》 称“近觑”,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始称近视。其实追溯到最早期的医术《黄帝内经》,就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和《灵枢·天年篇》中,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中医很早就认识到各种动物包括人眼的视觉功能都是为适应环境特别是太阳光逐渐演化而成的。
三、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近视。
四、病因病机
1、过用目力,久视伤血,血伤气损,以致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
2、肝肾两虚,禀赋不足,神光衰弱,光华不能远及而仅能视近。
二、近视的辩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气血不足证,久视耗血,血为气之母,血虚气亦虚,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辨证以过用目力、视远模糊为要点。肝肾两虚证,禀赋不足,阳衰过阴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辨证以自幼视远模糊为要点。
二、治疗原则
儿童、青少年均需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并配戴合适的凹球面镜矫正。高度近视除验光配镜外,也可用接触镜矫正。高度近视有眼底病变者辅以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后巩膜加固术。20岁以上无禁忌症者可考虑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或镭射屈光性切除术。
三、证治分类
内治
(一) 气血不足症状:视近清楚,视远模糊,眼底或可见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或兼见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血益气。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药:生地、熟地、当归、川芎、黄芪、苍术、防风、羌活、甘草、薄荷。
(二) 肝肾两虚症状:能近怯远,可有眼前黑花飘动,眼底可见玻璃体液化混浊,视网膜呈豹纹状改变;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寐差多梦;舌质淡,脉细弱或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方药:驻景丸加减方加减。
常用药:菟丝子、楮实子、茺蔚子、枸杞、前仁、木瓜、寒水石、河车粉、三七粉、五味子。
外治
1、滴眼药水:可选用0.25%托品酰胺眼药水点眼,每晚临睡前点眼1次。
2、屈光手术。
三、近视的其他疗法
1、针灸治疗:
按局部取穴(即眼部穴位)为主,全身取穴为辅的取穴原则,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的需要,选出2-3个穴位组,定期轮换使用穴位。
(1)体针: 常用下列数组穴位:承泣、睛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太冲,照海、丝竹空等,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 常取穴神门、肝、脾、肾、眼、目1、目2或在耳区寻找痛点,或用王不留行籽等压穴,每天自行按摩3-4次。
(3)梅花针 :用梅花针轻轻打刺太阳穴;或打刺背部脊椎两侧(华佗夹脊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推拿法:
主穴取攒竹下3分,配穴取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睛明,可自我推拿或相互推拿,即以食指指端按住穴位,先主穴,后配穴,对准穴位作小圆圈按摩,共10分钟。通常1个月为1个疗程。
3、验光配镜:
配镜的原则是选用使病人获得正常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
四、近视的预防调护
一、预防调护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阅读和书写时保持端正的姿势,眼与书本应保持30cm左右的距离,不在走路、乘车或卧床情况下看书。
2、学习和工作环境照明要适度,照明应无眩光或闪烁,黑板不反光,不在阳光照射或暗光下阅读或写字。
3、定期检查视力,对验光确诊的近视应佩戴合适的眼镜以保持良好的视力及正常调节与集合。
4、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二、近视矫正内置片
飞秒激光开创了近视手术全程无刀时代,近视手术手术微创伤非常小,完全可满足参军、考公务员等体检需求;飞秒激光手术已有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安全性有保障;
飞秒激光手术可治疗50-2000度的近视,并且光区范围大,极大降低炫光问题产生;“飞秒激光”可以精确地打开眼部组织分子链,制作出更均匀更完美的角膜瓣,有效避免了板层刀制瓣可能出现的医源性像差等,避免了雾天、下雨天以及夜晚开车等视物条件下出现的眩光、模糊等情况,让近视者获得趋于完美的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