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哺乳期出现长马牙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宝宝要发牙而伴随的现象的,它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是没有影响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里面的内容物,就可以让宝宝减轻马牙的影响。
在新生儿牙龈边缘或上颚上,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由于粘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几个星期或数月内会自然消失。
乳牙胚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牙板就会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渐增生角质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状的白色颗粒,这就是“马牙”,也叫“板牙”。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都不像牙齿,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马牙不是病,它是牙齿发生过程中伴发的现象,并不是人人都长。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
“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切不可以为孩子擦什么“马牙”,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用针挑,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新生儿口腔粘膜很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全身抵抗力极低,如果用针挑破或用布擦掉“马牙”以后,会引起粘膜损伤很可能使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
根据文章对于宝宝马牙这种情况治疗方法的介绍,相信你们现在应该都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去治疗马牙这种情况了。如果你们的宝宝在哺乳期出现了马牙这种情况,但是马牙不会影响到宝宝的饮食问题,我们一般是不要去碰它,以免造成发炎。
“马牙”还是“鹅口疮”如何辨别
马牙多是“独行侠”,不易“推掉”;鹅口疮容易长成片,容易被“推掉”。
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几天内,有的小宝宝会在口腔牙龈边缘或上腭中线两旁出现单个或几个白色像芝麻大小的颗粒,一眼看去就是一个小白点,有点像牙齿,这是俗称的“马牙”。“马牙”是一种生理现象,对孩子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马牙多是“独行侠”,单个出现,而且也不会迅速地大量出现。如果尝试去轻轻推这些小白点,你会发现它们不容易被推掉。
而鹅口疮则是属于病理性的,是小宝宝的口腔黏膜受到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性疾病。细看宝宝的口腔,可以见到有灰白色碎粒样物附着。因为多见于新生儿,所以又被称为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与马牙比较,鹅口疮出现的位置非常不固定,可分布在口腔黏膜的各个位置。翁志强表示,如果宝宝口腔黏膜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属于症状较轻的鹅口疮,但会慢慢融合成大片,而且不容易擦去。而较为严重的鹅口疮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还可能伴有低烧、拒食、吞咽困难等情况,这些白色斑膜可以被擦去,但很快就又出现。严重的鹅口疮如没及时治疗,会导致宝宝口腔黏膜溃疡及坏死,甚至会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深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