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葡萄膜炎好了的治疗须知
与交感性眼炎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诊断确定后立即以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冲击,炎症控制后剂量递减,静止后仍需服用维持量3~6个月。炎症严重,糖皮质激素难以奏效时,加用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A 或环磷酰胺等。VK 型因虹膜睫状体炎症强烈,强扩瞳药扩瞳和糖皮质激素类点眼是必要的,亦可加用0.5% 阿托品液0.5ml、地塞米松 0.5ml、1∶1000 肾上腺素1滴、2%利多卡因液0.3ml 的混合液,角膜周围球结膜下注射(每眼)1次/d 或每2天1次,使瞳孔充分散大阻止后粘,连瞳孔散大后可改弱扩瞳剂。炎症特别严重,上列措施无效者,再加2%环孢素A 溶液点眼,2~3 次/d。对眼前段炎症反应轻微的H 型,用弱扩瞳药即可。
1、本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也可发生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2、提高机本免疫力,加强营养,适量运动,不过食膏梁厚味。
3、注意面部清洁卫生。
4、避免感冒、情绪波动及勿食用辛辣肥腻的食物等可能有助于减少葡萄膜炎复发。
5、术前、术后全身和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前葡萄膜炎复发。
6、用药量应充足,疗程要长,以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用药期间注意血象变化。
二、全葡萄膜炎如何检查呢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诊断Vogt-小柳原田病有重要价值,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造影的改变可有很大不同。
(1)葡萄膜炎急性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在葡萄膜炎发生一段时间内,通常称为炎症的急性期(实际上包括了后葡萄膜炎期和前葡萄膜受累期),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多发性点状强荧光,这些荧光点逐渐扩大,并致使荧光素进入视网膜下液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液。强荧光 点位于脉络膜炎症部位,染料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并进入视网膜下间隙,勾画出多灶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轮廓。葡萄膜炎期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出现放射状的脉 络膜荧光暗带和亮带,此是由肿胀的脉络膜皱褶所致;此外视盘渗漏也是常见的改变,偶尔见到黄斑水肿、局灶性视网膜血管扩张和渗漏。
(2)前葡萄膜炎复发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改变:在前葡萄膜炎复发期,眼后段的炎症,一般呈慢性炎症和轻度的炎症炎症性渗出多可被吸收,此时典型 的造影改变为虫蚀样荧光外观和窗样缺损,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者则出现椒盐样强或弱的荧光改变。此外还可看到点状染色、视盘强荧光、出血遮蔽荧光、黄 斑水肿所致的花瓣状强荧光,偶尔见到色素上皮脱离所致的局限性强荧光。
三、全葡萄膜炎的发病原因须知
全葡萄膜炎是指累及整个葡萄膜炎症,常伴有视网膜和玻璃体的炎症。当全葡萄膜炎由感染因素引起时,称为眼内炎。国内常见的全葡萄膜炎主要为Vogt-小柳原田病、Behcet病性全葡萄膜炎等。
按病因可将其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起感染;后者包括特发性、自身免疫类、风湿性疾病、创伤性、伪装综合征等。
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或有内热;多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肝为多气多血之脏,肝主疏泄,肝开窍于目,肝经风热或肝郁化火,热邪上扰,灼伤眼仁,或嗜好肥甘厚味,酿成脾胃湿热,热邪上蒸于目,熏灼瞳仁,或素体阴虚,病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目睛受损,或由眼部邻近组织病变波及眼内脉络致使气血瘀积。血循环障碍而致病。
全葡萄膜炎:是前葡萄膜炎与后葡萄膜炎同时存在,但其症状表现常有所侧重,有的开始表现为前葡萄膜炎,以后累及后葡萄膜;少数开始为后葡萄膜炎,以后影响到前葡萄膜。
四、全葡萄膜炎有什么分类呢
病因分类
按病因可将其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起感染;后者包括特发性、自身免疫类、风湿性疾病、创伤性、伪装综合征等。
病理分类
可分为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以往认为肉芽肿性葡萄膜炎主要与病原体感染有关,而非肉芽肿性与过敏有关。实际上,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两种类型的炎症,并且一些类型的葡萄膜炎,有时可表现为肉芽肿性,有时又可表现为非肉芽肿性炎症。
解剖分类
是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1979)制定的分类,并得到国际眼科学会的认可,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法。此法将葡萄膜炎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同时,还对病程进行了规定,小于3个月为急性,大于3个月为慢性。
病理分类
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邪侵袭,或有内热;多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肝为多气多血之脏,肝主疏泄,肝开窍于目,肝经风热或肝郁化火,热邪上扰,灼伤眼仁,或嗜好肥甘厚味,酿成脾胃湿热,热邪上蒸于目,熏灼瞳仁,或素体阴虚,病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目睛受损,或由眼部邻近组织病变波及眼内脉络致使气血瘀积。血循环障碍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