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病血尿会三个加号呢
(一)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遗传性肾炎和薄基底膜肾病;各种间质性肾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多囊肾、血管异常、尿路憩室、息肉和先天性畸形等。
(二)全身性疾病
1、感染性疾病: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和丝虫病等。
2、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和血友病。
3、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引起肾损害时。
4、心血管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进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和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三)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急、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急性盆腔炎或脓肿、宫颈癌、输卵管炎、阴道炎、急性阑尾炎、直肠和结肠癌等。
(四)化学物品或药品对尿路的损害
如磺胺药、吲哚美辛、甘露醇、汞、铅、镉等重金属对肾小管的损害;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抗凝剂如肝素过量也可出现血尿。
(五)功能性血尿
平时运动量小的健康人,突然加大运动量可出现运动性血尿。
二、血尿怎样诊断
(一)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
1、血尿需要与摄入某些食物或药物色素如甜菜根、氨替比林、酚磺酞、酚溴酞钠和在碱性尿中的山道年或大黄等引起的红色尿相区别。此外,由于卟啉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紫质尿,尿色亦可呈红色。这些情况的尿液与血尿不同,多为均匀而不混浊,无沉淀,震荡后不呈云雾状。镜检无红细胞,隐血试验阴性。
2、血尿也需要与血红蛋白尿相区别:临床所见的血红蛋白尿绝大多数因血管内溶血所引起,主要的病因有血型不合的输血、感染性疾病(如恶性疟疾、伤寒、魏氏梭状芽胞杆菌感染)、药物、毒物、损伤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引起的蚕豆病;也有少数血红蛋白尿因肾实质内溶血或肾后溶血所致,前者发生在肾梗死,后者则因尿液渗透压很低而使红细胞溶解所引起。血红蛋白尿亦表现为均匀不混浊,放置后无红色沉淀、镜检无红细胞或仅见少数红细胞,隐血检查则为阳性。
3、血尿还需要和月经、子宫、阴道或肛门出血污染尿液、诈病血尿以及和排尿无关的尿道出血等情况进行鉴别。
(二)判断出血部位
1、肉眼血尿:可根据血尿和排尿的关系而分为全血尿、初血尿和终末血尿。全血尿指排尿的全过程都是血尿,病变的部位在膀胱或膀胱以上。膀胱出血尿色较鲜红。如出血较多时,可形成形状不规则血块。肾、输尿管出血尿呈暗红色,排出的血块呈长条状。初血尿指排尿开始时为血尿,以后尿血色逐渐变淡或消失,提示病变在前尿道或膀胱颈。终末血尿指排尿终了时才出现血尿,提示病变在膀胱底部或后尿道。
2、镜下血尿:可以通过尿三杯试验收集尿液标本,并分别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大概了解血尿的来源。
3、尿沉渣镜检和尿蛋白测定:可有助于区别肾小球、肾间质病变和肾后性血尿。
(三)仔细询问病史、分析伴随症状血尿的伴随症状
1、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排尿次数增多谓之尿频,尿频可由尿量增多或膀胱容量减少引起。临床上所见的尿频,多因膀胱黏膜炎症所致。
2、腰腹痛:血尿伴有腰腹部疼痛者,最常见的病因为尿石症。肾、输尿管结石移动产生梗阻时可引起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的强烈痉挛,表现为侧腰部和上腹部阵发性的剧烈疼痛,沿输尿管方向放射至下腹部外生殖器或股内侧,称为肾绞痛。其他原因的肾出血如有血块阻塞输尿管亦可引起肾绞痛。
3、腰腹部肿块:单侧腰部肿块应考虑为肾肿瘤、肾积水及肾下垂等。双侧腰部肿块应考虑为多囊肾。腹部肿块应注意鉴别是否为膀胱尿潴留,可在导尿后再进行检查。
4、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应考虑为肾炎或高血压肾病,常伴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5、其他部位出血: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
(四)特殊检查
应根据病史、体检、尿液分析和肾功能检查的发现采用必要的特殊检查。
三、血尿如何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取新鲜尿液作常规检查,比重低而固定,见于肾实质损害。
2、大量蛋白与管型见于肾小球病变。
3、含红细胞淡影与管型,见于肾实质病变。
4、含大量脓细胞、白细胞,见于尿路非特异性感染、肾结核、肾乳头坏死,而肾结石、肿瘤可有无菌性脓尿。
5、含结晶者如尿酸结晶、草酸盐结晶,见于尿路结石,磺胺结晶见于服磺胺药者,胱氨酸结晶见于胱氨酸结石。
6、含坏死组织见于肾、膀胱肿瘤;含坏死肾乳头见于肾乳头坏死。
7、含乳糜块者,见于乳糜尿。
(二)X线检查
1、泌尿系平片可显示大多数的尿路结石。
2、尿路造影可显示肾、输尿管、膀胱病变。
3、逆行造影时充气作对比,可显示隐性结石,注双氧水作对比剂,可显示肾乳头炎、肾孟乳头状瘤。静脉肾盂造影显影不佳而逆行造影不成功者,可行经皮肾穿刺作肾盂造影。
(三)超声波检查
可显示肾脏位置、大小、结石、积水、囊肿或实质占位病变,膀胱结石、异物、肿瘤及残尿量,前列腺大小、形态及肿瘤。B超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检查,根据不同的回声图像可较准确地鉴别实质性肿块,囊性液体,脂肪组织及结石钙化等,彩色多普勒B超,可探测体内微小血管性病变。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肾图可了解单侧肾病变或下尿路病变对肾功能的影响;肾扫描与闪烁显像,可了解肾脏形态、功能与尿路情况,对肾肿瘤、多囊肾等占位病变诊断有帮助。
(五)膀胱镜与尿道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导致血尿的膀胱、尿道病变,从输尿管口喷血可了解血尿出自那一侧肾脏。
(六)CT/MR
对泌尿系肿瘤的鉴别、定位、浸润程度及转移进行诊断。肾血管造影,它可发现肾动、静脉交通、肾实质内病变、肾内血管病变,了解肾损伤的程度及其鉴别肾脏肿瘤性质等。
(七)肾穿刺活检。
四、血尿的治疗有哪些
(一)对因治疗
对血尿病人的治疗应强调查明病因,绝不能单纯控制出血,而不进一步查明引起血尿的原因,延误病因治疗。对于许多器质性病变,要及时依不同疾病采取根除病因的治疗方法,若不能明确病因,也必须排除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随后定期复查和随访,争取早日确诊,得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止血药物在多数情况下,肉眼血尿所造成的失血不是主要因素, 但肉眼血尿常引起病人的心理恐慌,因此,在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同时,可给予止血药物。
(三)局部用药
对下尿路出血,除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外,可局部应用药物止血。可经导尿管向膀胱内灌注冰盐水或温盐水反复冲洗,有助于止血,也可向膀胱内灌注硝酸银溶液,使膀胱黏膜收敛,出血停止,它适用于膀胱黏膜弥漫性渗血。临床上有应用凝血酶膀胱内灌注止血的报道。
(四)大量血尿的处理
1、一般治疗:大量血尿时,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减少出血和血块形成。严重出血造成明显失血时,给予输血、输液。血尿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易诱发感染,应给予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2、膀胱镜检加电灼止血:绝大多数下尿路出血经膀胱镜检查加电灼止血能控制出血。
3、气囊导尿管牵引压迫止血: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前列腺病变所导致的后尿道出血。
4、肾动脉栓塞术:对于一侧上尿路的大出血,药物难以控制,病因尚不够明确或病人病情危重,暂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一侧肾动脉栓塞术。肾动脉栓塞术有较好的效果,创伤小、恢复快。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可尽可能多的保留肾功能,有条件的单位宜选用此方法来控制出血。
5、髂内动脉栓塞或结扎术:膀胱大量出血,因病变本身如晚期膀胱癌等无法控制者,应考虑行髂内动脉栓塞或结扎术,以控制出血,因膀胱内血管有广泛交通支,单侧髂内动脉结扎效果不佳,宜结扎双侧髂内动脉。
6、手术探查:上尿路大出血,对无条件行肾动脉造影及栓塞者,或肾动脉栓塞后效果不好者,或经应用止血药物,输血等不能控制出血者,宜行急诊手术探查。上尿路大量出血者,病变几乎都来自肾脏,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但多数采取肾切除术。
(五)膀胱内大量血块的处理
大量血尿可在膀胱内形成大量凝血块,导致病人排尿困难、尿潴留及充盈性尿失禁,而且会使下尿路出血病灶出血加重,正确处理此类情况在急诊工作中很重要。无论何种方法清除血块,术后应留置导尿管作持续膀胱冲洗,防止血液凝结成块。
1、留置导尿管加冲洗:这一方法适用于膀胱内血块不多,且多为小血块者。
2、电切镜检查加冲洗:此方法是清除膀胱内大量血块的有效方法,并能在直视下看清血块、出血点,用水冲洗,能冲出小块的血块,血块较多时接膀胱灌注器,利用负压加快血块的冲出。有时血块时间长或血块中纤维素较多,单纯冲洗效果欠佳,可用电切袢勾取血块或用袢将血块像切豆腐样,划成小块再冲洗,冲洗血块后电凝下尿路的出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