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内的宝宝出现发热,一般原则是首选物理降温法,如温水浴、湿敷等。如果患儿体温过高,超过38.5℃,特别是在出现39℃以上的高热时,需要给予退烧药,以免引起高热惊厥及其它并发症。
从理论上讲,能够用于宝宝的退热药可分为4类,即水杨酸类、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及扑热息痛等。由于宝宝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尤其是肝酶系统不够完善,加之肾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较差,因而宝宝的药物代谢及解毒功能往往不健全,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放心地使用这几类退烧药,需要有所选择,才能保证用药安全,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在上述4类退烧药中,扑热息痛类(对乙酰氨基酚)对婴幼儿相对安全些,可列为3岁以下宝宝的一线退烧药,优先选用。其他几类退烧药则需要谨慎用药,原因如下:
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的代表药物为人们熟知的阿司匹林及复方阿司匹林。英国医学会规定水杨酸类应慎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因为水杨酸类具有引起婴幼儿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婴幼儿瑞氏综合征是因脏器内脂肪浸润所引起的一组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非那西丁
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该类药物没有单方制剂,临床所用多是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如小儿退热片、安痛定片、去痛片等。由于非那西丁有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的风险,并对视网膜也有一定毒性反应,故而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成年人使用这类药物尚比较安全,但3岁以下宝宝则较为敏感,发生率较高。
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也主要是复方制剂,如复方氨基比林针剂、优散痛片和复方氨非咖片等。氨基比林对婴幼儿的损害主要是引起粒细胞减少,导致婴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使得感染机会明显增加。
如何防治小儿高热
(1)冷湿敷法:用冷水浸湿毛巾或纱布后敷于前额、后颈部、双侧腹股沟、双侧腋下及帼窝(膝关节后面),每3—5分钟换一次。
(2)酒精擦浴(醇浴):用30%—50%的酒精重点擦抹上述冷湿敷部位及四肢皮肤,但不擦胸腹部。
(3)冷盐水灌肠:婴幼儿用冷盐水150—300ml,儿童用300—500ml,冷盐水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
(4)温水浴:适用于四肢循环不好(面苍白、四肢凉)。水温37摄氏度—38摄氏度,用大毛巾浸湿后,包裹小儿或置小儿于温水中,为时15—20分钟,或根据体温情况延长时间,做完后擦干全身。
小儿高热的食疗方
蔗浆粥:取青色新鲜甘蔗,洗净后榨汁100毫升,再加粳米100克,然后加适量水煮成粥,每日分2~3次给孩子食用。
西瓜汁:取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
麦冬粥:用麦冬30克煎汤取汁,加用粳米100克,煮半熟时加入麦冬汁及冰糖适量,同煮成药粥,早晚服食,可改善孩子的发烧症状。
荷叶粥:用新鲜荷叶一张,洗净煮汤500毫升左右,用滤出的荷叶水加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煮粥,每日早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