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拿别人东西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父母不必太小题大做,也不要把它定义为“偷”。孩子之所以拿别人的东西,或许有很多原因,因此,父母要了解原因,然后再慢慢塑造孩子的行为。
原因1:孩子分不清该与不该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讲,哪些东西是幼儿园的、你的、我的,不能拿的,这些很难分清。孩子不懂在幼儿园里可以随便的玩玩具但是却不能带走自己喜欢的一块积木;可以拿走书店里的宣传册但是却不能拿走书。孩子才四五岁,没有走出自我中心的圈子,还不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是孩子喜欢的,他就想拥有,这是人最真实的心态。
对策:父母可以用形象的比较方法来教孩子分清该与不该,比如让孩纸想一想,如果自己心爱的玩具被其他人拿走了,自己也会很伤心的,让孩子明白不能不经过别人同意拿走别人东西,把东西还回去才是正确的做法。
原因2:孩子需要物质的满足
孩子都有强烈的占有欲望,尤其是在幼儿时期,他们对没见过、没吃过、没玩过的东西都很好奇,然后就想得到。孩子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物质满足的欲望,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事不对的,就会把被发现和不安的忧虑都抛到脑后了,然后还会自己想象是小朋友送的或是自己的玩具放在那里和小朋友交换的。
对策: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思想、烦恼和愿望,然后以交换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心愿,比如让孩子帮忙擦桌子就去买喜欢的玩具。当孩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原因3:孩子需要爱和关注
有的孩子感兴趣的或许不是一件东西,而是通过拿东西的行为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特别是职场父母忙于工作,可能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很少陪伴孩子,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缺失,然后孩子认为通过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
对策:父母不要过分关注孩子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也不要想尽方法要制止孩子的行为,因为多陪伴孩子,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和支持孩子,让孩子的感情得到满足,自然就不会将注意力放在拿东西上面了。
原因4:孩子也要宣示“所有权”
当孩子看到父母把自己的衣服或玩具送给小弟弟或小妹妹时,反应非常强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把衣服和玩具抢过来,甚至宁愿摔坏玩具也愿意分给别人,让父母觉得孩子很不懂事。其实,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的反抗期,对属于自己的东西都要贴上一个“物权”标签,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有权支配。
对策:面对孩子宣示的“所有权”态度,父母不要强行处理,伤害孩子自尊,让孩子反抗更激烈,还有不安全感,认为自己的东西也会被人抢走,影响今后和他人的友好相处。父母应该承认孩子的物权,事先和孩子商量,让孩子主动“给予”和“分享”,然后适当夸奖孩子的“豁达”,让孩子觉得意识到分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