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7坐8爬”千万不能省
对婴幼儿来说,爬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因为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爬行时要比坐着多消耗一倍的能量,比躺着 多消耗两倍的能量,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有益的。
爬行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孩子在襁褓中时,视听范围略有扩大,但由于基本是静止的,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多。而当孩子在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此外,通过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得少或不愿爬的婴儿,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
一些医生在几十年治疗脑性瘫痪过程中,发现“爬”对治疗说话困难的患儿有较好的效果。他们在以“爬”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发现,爬得好的,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读的能力也强。为此,他们认为爬可促进人脑发育,并主张婴儿爬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宝宝爬行的三阶段需注意
6个月以后:应经常让他俯卧,在面前放个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个向前爬的意识。
7个月:匍匐爬行,动作为腹部蠕动,四肢不规则地划动,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后退。
8~10月:发展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盖爬行,最后发展为两臀和两腿均伸直,用手和脚爬行。
提醒: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动,婴儿很快就能学会爬。
父母对宝宝学爬的引导
父母可以在爬行前方把一面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镜子(不会打碎的),或色彩对比强烈的图案,或简单的变脸图形等玩具,引起宝宝的兴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以后可以把这些镜子或图案放在前后左右不同的方向,引导宝宝向不同方向爬行,以训练其灵活性。
这种不断转换方向的爬行增加了宝宝认识周围不同环境的机会,比在原地能看到更多更鲜艳的色彩,看到男女老幼不同表情的面孔,看到大大小小不同的物件,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充足的爬行训练使宝宝的好奇心理得到满足,由此也完善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宝宝爬行不能低于500小时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爬行训练是预防儿童成长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手段。爬行训练对控制眼、手、脚的协调有极大的益处。通过爬行训练,可以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开发儿童的智力潜能。亲亲袋鼠早教中心广州教育总监王荣辉告诉记者,在一般早教标准中,宝宝一生爬行的时间应该达到800小时,最少不能低于500小时。一般来说,6~8个月的宝宝会开始学爬,直到学走路,爬行将持续几个月的时间。这一过程对宝宝人生的影响非常重大。
另外,爬行的姿势也很重要,刚学爬的宝宝“怪样子”百出:同手同脚、匍匐前进、转圈、向后倒爬。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没有改善,爬行将起反作用。家长们必须在一开始便引导宝宝学会正确的爬行姿势。
不能因“冷”废“爬”
王荣辉提醒家长,气温过低时,家长应该在家里辟出一块宝宝爬行“自留地”,可以是硬板床,也可以是铺上地毯的地板,供宝宝在上面自由地“摸爬滚打”。爬行的地方必须软硬适中,磨擦力不可过大或过小。安全舒适是首要标准。
另外,宝宝冬天爬行时在家不需要穿太多的衣服,一般是早晚比大人多一件,平时比大人少一件。“捂过头”不利于培养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有碍宝宝的爬行。需要注意的是,爬行对刚学爬的宝宝来说是一项很费劲的运动,每次爬行时间要根据宝宝的兴趣,有时可能是5~l0分钟,但是家长们一定要在一天中多次让宝宝下地。实在没办法让宝宝多爬行的情况下,建议家长们多给宝宝做被动操,如:双脚蹬单车,双手划桨之类。同样是时间不一定长,但次数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