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膜变性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视网膜变性容易导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变性是视网膜裂孔形成的基础。视网膜的周边部和黄斑部血液供应较少,相对容易产生视网膜变性。下列视网膜变性是诱发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
1.格子样变性
格子样变性与视网膜脱离关系最为密切。由此产生网膜裂孔者占孔源性脱离眼的40%,约7%的正常眼存在格子样变性。多见于颞侧或颞上象限的赤道部与锯齿缘间,呈梭形或条状,长轴与锯齿缘平行,病灶内视网膜变薄,有许多白色线条,交错排列成网格状。这些线条实际上是已经闭塞或带有白鞘的末梢血管。病灶内有时可见色素团,来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
2.囊样变性
好发于黄斑部及颞下锯齿缘附近。边缘清楚,呈园形或类园形,暗红色。周边部病灶呈网状,为成簇而略显高起的小红点。黄斑囊样变性呈蜂窝状。
3.样变性
大多发生于赤道部和锯齿缘附近,网膜表面可见到一些有细小白色或黄色颗粒复盖的区域,厚薄不均,如同复盖了一片白霜。此类变性可单独出现,也可和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同时出现。在赤道部融合成带状的称蜗牛迹样变性。
4.铺路石样变性
好发于下方周边网膜。表现为有色素边缘的、淡黄色园形或类园形、境界清楚的多发性萎缩病灶。大大小小病灶列成一片呈铺路石样。病灶中央部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露出脉络膜大血管或白色巩膜。
二、视膜变性有哪些类型
1.角膜老年环
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初发时出现在角膜上下方,逐渐发展成环状。常见于老年人,黑色人种更多见。超过80岁的老人,几乎都有老年环。该环呈白色,约1mm宽,外侧边界清楚,内侧边界稍模糊,与角膜缘之间有一透明角膜带分隔。绝大多数为双侧性,偶尔可作为一种先天性异常出现于青壮年,又称“青年环”,这时病变常局限于角膜缘的一部分,而不形成环状,也不伴有血脂异常。老年环通常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退行性改变,但有时也可能是高脂蛋白血症(尤其为低密度脂蛋白)或血清胆固醇增高的表现。无特殊治疗。
2.带状角膜病变
主要累及前弹力层的表浅角膜钙化变性,常继发于各种眼部或系统性疾病。病变起始于睑裂区角膜边缘部,在前弹力层出现细点状灰白色钙质沉着,病变外侧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的角膜分隔,内侧呈火焰状逐渐向中央发展,汇合成一条带状混浊,横过角膜的睑裂区。沉着的钙盐最终变成白色斑片状,常高出于上皮表面。可出现视力下降,异物感,角膜上皮缺损等,有时伴有新生血管。
3.边缘性角膜变性
又称Terrien边缘变性,病因未明,可能与免疫性炎症有关。本病多见于男性,常于青年时期(20~30岁)开始发病,但进展缓慢,病程长,达20多年或更长。多为双眼,可先后发病,两眼的病程进展也可不同。病变多开始于上方角膜缘,或角膜缘的其它部位。初时表现为细小的点状基质混浊,逐渐向环形发展,类似角膜老年环,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区分隔。经若干年后,病变组织自溶,变薄,形成平行角膜缘的沟状凹陷,凹陷的进展缘较陡峭,有时可见细小线状类脂质沉着,周边侧缘较平坦,呈斜坡状。病变早期,上皮仍完整。有的可见细小的血管翳跨过变薄区。变薄区可在正常眼压作用下发生扩张,至30岁左右,大部分患者由于不规则散光而出现视力明显下降。患眼一般无充血、疼痛等炎症反应,有时因变性灶上皮缺损,或轻微的一过性炎症,出现暂时性轻度眼红不适。角膜边缘部变薄扩张,以鼻上象限最多见。变薄区角膜厚度可仅为正常的1/2~1/4,最薄处可仅残留上皮与膨隆的后弹力层。少数患者可因轻微外伤导致角膜穿破,但自发穿破者少见。
三、视膜变性多长时间会失明
视膜变性常为眼突然发生视力障碍,另一眼正常或处于病变早期,几年后也发生同样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检查视网膜色素变性和黄斑变性患者的视网膜发现,他们的视网膜叶黄素含量比正常人低得多,实验证明,通过补充叶黄素可以增加视网膜的色素密度。叶黄素除了可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光线和自由基的损害,还具有血管扩张的功能,打断血管狭窄进程,软化和扩张血管,改善眼底微循环。但是目前包括药物、手术在内的治疗手段对其均只有改善、缓解作用,叶黄素也不例外,在欧美,叶黄素是作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及黄斑变性的主要药物,其在该方面的治疗意义早已得到国际眼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美国霍普金斯眼科研究所在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研究过程中,发现乐盯中的叶黄素有助于改善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引发的夜盲,暗适应下降,视野缩小等症状。
四、什么是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tis pigmentosa,RP),属于视锥、视杆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病,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底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性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或者显性遗传均可以见到,也有散发的。性连锁遗传不到10%,但发病早,损害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20%,发病晚,损害轻,但个体之间的表现变异大。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调查资料,群体患病率约为1/3500。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眼病。本病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最终可导致失明。
部分患者视网膜色素变性为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带致病基因,子女就会发病。也有部分患者视网膜色素变性为连锁性遗传,仅仅母亲带致病基因,子女才会发病。另有些病例同时伴有听力减退,这种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多见于男性。
视网膜的一些感光细胞(视杆细胞)负责暗光下的视力。若视杆细胞逐渐变性,患者在暗光环境下视力明显减退(夜盲)。夜盲症状常在儿童期即出现,随时间发展,可出现进行性周边视野缺失。在晚期病例中,可仅残存一个小的中心视野(管状视野)和很窄的周边视野。双眼表现对称。
通过检眼镜检查,医生可发现视网膜上有某些具有诊断价值的特殊变化。也有数项检验可帮助进一步诊断。对家庭成员的检查可建立遗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