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过去,滴滴的定制网约车终于面世。
11月16日,滴滴出行正式发布定制网约车D1,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滴滴创始人、CEO程维并不常常出现在发布会上,此刻他身着深色西装,从汽车变革谈到城市发展,介绍D1的意义。
“一百年前工业革命和汽车产业的变革爆发在欧洲,福特的T型车让汽车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使美国率先变成车轮上的国家,这样的模式在全国复制已经跑了一百年。但是今天大家都意识到,整个产业正在往共享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次变革的中心有可能是在中国。”
早在2018年4月滴滴成立洪流联盟时,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便宣布了D1项目——与车企合作推出共享出行定制车。程维称滴滴找了三年,终于找到比亚迪这个“最好的合作伙伴”。据悉D1将率先在长沙上线,陆续推广至全国。
据杨峻介绍,针对司机,D1采用了定制座椅、配有移动公文包,联通了车与滴滴平台,可在车内大屏上一键接单。针对乘客,乘客上车前可以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等,为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左侧车门做成电滑门,搭载了AEB系统,急行遇障时会自动刹车。
这三年间,滴滴经历了顺风车事件,走到谷底,今年以来提出0188计划,重回高增长路线,陆续推出多个新业务,全面出击。而网约车市场也迎来了多家车企,它们在寒冬中纷纷寻找出路。自动驾驶成为可能,被认为是出行行业的终局,robotaxi的故事在各地上演。
网约车江湖里,平台方、车企、技术提供方都在这场变革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结盟:从新能源到自动驾驶
作为连接了3100万辆汽车的平台运营方,与车企结盟是滴滴的重要战略之一。
滴滴的新能源布局始于2016年6月。在当时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第一次提到了滴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划:“未来5年内,滴滴平台应该有能力达到100万辆的电动车”。
2018年前后,滴滴开始与车企结盟。其标志性动作是同年4月,与31家车企发起成立洪流联盟,计划在未来10年服务全球20亿用户,推广超过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程维在发布会上强调“滴滴不造车,而是建立开放平台”。
另一方面,滴滴与车企接连成立合资公司,包括理想汽车、大众汽车、北汽新能源、丰田汽车等。其中,北汽新能源曾向双方的合资公司京桔新能源交付EU5车型,但并不是专门针对网约车的定制车辆。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robotaxi被认为是共享出行的未来,滴滴也在加码自动驾驶。今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宣布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6月,在上海启动自动驾驶载人服务公开测试。同时,滴滴对自动驾驶的研发方向逐渐从专注技术转向产品驱动,综合考虑车辆量产的情况。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也成为与车企合作的重要主体。2020年6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宣布与北汽集团达成合作,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在近期几次媒体采访中表示,当前滴滴自动驾驶车辆多为后装车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算法迭代,二是引入乘客需求;下一阶段,是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即与合作伙伴在车辆的量产平台上进行改造。
目前,2020年滴滴平台达到100万辆电动车的预期已经实现,程维又宣布了下一个愿景:2025年滴滴平台将普及100万辆自动驾驶共享汽车。程维表示,滴滴希望平台上的共享汽车每18个月迭代一个版本,“到2030年迭代第N代以后DX版本,可能完全没有驾驶舱,跟今天的汽车有很大的不一样,能搭载L4级别的无人驾驶。”
逐鹿:车企谋求话语权
在D1的设计开发中,比亚迪是滴滴的合作方。双方早在2015年便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发布会上,程维称滴滴花了三年时间才找到“最好的合作伙伴”,盛赞比亚迪是中国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代表中国制造的巅峰,“不仅仅为苹果代工,在疫情期间也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今年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试图重新夺回动力电池的王座。又发布旗舰产品比亚迪汉EV,剑指特斯拉Model3。从手机部件到电池再到光伏业务,比亚迪一直在探索新业务。比亚迪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为人民币320.72亿元,同比减少5.62%;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约为人民币233.80亿元,同比增长0.24%;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的收入约为人民币47.91亿元,同比增长7.59%。
比亚迪的多元发展是一条路,对于其他车企而言,为了避免沦为“代工厂”,同时拯救下滑的销售量,不少车企选择主动出击,搭建出行平台。
2015年11月,吉利上线曹操出行,开启车企入局网约车的先河。2018年至2019年,车企进入搭建出行平台高峰期,上汽集团的享道出行、东风汽车的东风出行、广汽集团的如祺出行纷纷上线。2019年4月,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三家央企主导成立T3出行,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以及苏宁入局。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推出有鹏出行,2019年在广州上线试运营。
目前看来,车企主导的出行平台或安居一方,以车企所在地为根据地,深耕当地和周边市场;或主打安全、高端,与滴滴进行差异化竞争。
更重要的是,“网约车只是出行革命的上半场,自动驾驶才是终局。”两年前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的话,现在看来依然如此。无论是滴滴还是车企,都在探索以自研、投资和合作等方式进入这一领域。
在这一终局中,车企、平台运营方、自动驾驶技术提供者都在谋求其中的话语权。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AutoX等头部玩家纷纷推出robotaxi试运营服务,高德成为其中部分robotaxi服务的入口,曹操出行宣布与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合作进行无人出租车测试运营。特斯拉计划让车主将车辆共享出来,组建100万辆robotaxi车队。
汽车作为智能的移动空间,共享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对于享受驾驶乐趣的用户而言,在智能汽车革命中,车企仍大有可为。
扩张:滴滴需要新故事
今年以来,滴滴的焦点转向增长,提出颇有野心的0188计划,并大力投入以社区团购项目橙心优选为代表的新业务,在出行业务之外谋求新增长。
定制车D1的推出及其未来的延展性,对于滴滴而言是一个新故事。柳青在此次发布会上再次提到0188计划,计划中的每天服务1亿单,意味着届时每年用户将花100亿小时乘坐滴滴,这相当于看2.5亿部50集连续剧。滴滴希望能在这100亿小时中为用户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服务,设计更合适的定制车。
当越来越多定制车出现,商业模式也将有更多可能。一个例子可能是车载广告。目前D1车内第一排座位后背各装有一个屏幕,或可供乘客休闲使用,未来或将有广告收入。据《界面》报道,去年11月底滴滴在上海的快车内尝试推广安装车椅后的屏幕,遵循自愿原则,免费安装,主要用来给其他企业投放广告,进行流量分发。据《中国企业家》了解,易到用车就曾向司机推广车载大屏,试图通过广告实现变现、自救。
目前滴滴平台上的车辆除私家车外,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租赁公司,小部分采购自合作车企的自营车辆。一位出行行业人士今年夏天曾对《中国企业家》透露,滴滴的自营车辆约有十几万辆。随着自营车、定制车的增多,可以讲的故事也会更多。
滴滴今年已经在货运、年轻人打车市场和社区团购行业讲了三个新故事。
6月23日,滴滴货运在成都和杭州上线。9月28日,滴滴货运宣布已开八城,日单量持续突破10万,计划于今年年内在更多城市上线。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同城货运行业研究报告》中指出,同城货运在未来3~5年预计仍将保持5%~7%的增速,预测2020年规模将突破万亿。滴滴表示平台上有超13万名注册司机,据公开资料显示,同在同城货运赛道上的货拉拉月活司机有48万,快狗打车的注册司机有360万名。
针对年轻用户,滴滴推出了花小猪打车。
对于为何推出新品牌、新APP,柳青在10月底举办的花小猪媒体开放日上表示,就像阿里有天猫、淘宝和聚划算,大众有保时捷、奥迪和斯柯达,行业先驱们都在尝试拓展边界,服务更多人。滴滴一方面希望通过花小猪的一口价模式、游戏玩法等,吸引追求实惠和好玩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孵化新业务,激活组织。但截至目前,滴滴还未给出关于花小猪打车的更多数据,花小猪究竟能给滴滴带来多少新单量还是一个未知数。
社区团购更是今年巨头争相进入的领域,滴滴也不例外。
程维在不久前的公司内部会上定下基调,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要拿下市场第一名。滴滴与Uber大战中的关键人物陈汀出任橙心优选CEO,他曾主导专车、快车业务,亲历滴滴与快的、Uber的两场战役。擅长技术与线下管理的赖春波则从网约车平台公司CTO一职调任至橙心优选。橙心优选正在大力推广、运营,其宣布11月10日订单突破700万,“双11”期间日订单突破1000万单,而这距离它上线运营还不到5个月。
按照程维的说法,这一切都源于2012年的一场大雪。
“我下楼打车等了15分钟等不到出租车,风很大,我记得15分钟以后我全身都已经冻透了。那个时候我想,如果能把附近的空车调度一辆过来,那就太好了。”在D1发布会上,程维再次回忆起滴滴创业的起点。他希望D1承载滴滴文化中“Always Day 1”的精神,提醒滴滴归零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