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联网频频传出裁员的消息,互联网从业者人人自危。有工作,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情。投资、创业,倒成了忌讳的字眼。
很多人觉得现在过了流量红利,所以什么都不好做;加上2018年因各种原因整年经济不景气,年底各行业都在开源节流,大公司也开启裁员浪潮。
于是,大家说没什么好机会,能不跳槽就不跳槽,不要躁动了。
媒体文章也充满“敌意”,告诫人们风险大于机会,别投资,别创业,现金为王,2019年或将又是艰辛的一年。
但机会就没有了吗?
朋友买套房又赚了100%风口还在,但风力小了,只能吹起那些最专注的人。
2017年最后悔的事是没买腾讯没买房,而2018年最后悔的事变成买了腾讯买了房。
也是神奇,人人追逐的房地产到18年,转眼成了最不该做的几件投资之一。
不过看到各种房价回调的新闻,我也不自觉庆幸自己还没买房,否则可能也成了一名“受害者”。
但一位南通的朋友啪啪把我打醒。
她在北京最早的一套房,是一万多一平买的,之后也一直投房地产。
前些日子约了见面,准备好好听她一番唠叨,却没想到她说:“6月买的房,现在已经翻了一倍。”
我一脸惊讶,怎么可能?
我早就看中那地盘了。
地铁已经开工了,而机场也在规划中,自然水涨船高。
资深炒房人士啊。你说这不算,这是特殊案例。
那创业是不是2019年铁定不该做的事情?
真不凑巧,我另外一朋友,在2019年的第一天写了自己第一篇公众号文章。
朋友圈转发语是这样写的:“2019年第一天,创业啦,做一个认真讲故事的教育媒体,发掘有趣且深度的教育众生相。”
没错,他做了一个“讲故事的教育媒体”,刚融资完,之前一直在一家知名资本做K12名师的课程,如今回归老本行,做得很快乐。
我说,教育行业创业还是有难度,那么多头部教育公司,遍地都是辅导机构。
他发来一个咧嘴的“笑脸”,并配上一句话:泛教育类是永远稳定的。
我又建议他,现在做教育的那么多,可以去别处导流,比如知识付费平台。
XX的课太便宜了,音频课才199,要挣肯定要挣VIPKID这种客户的钱。
他们获客成本8000多,媒体帮他们解决了获客分成起码30%-40%,等于一个转化挣2k-3k,XX用户过来了,一个课才200,搞毛。
(自)媒体只是另一个形式做教育,能并购并购,不能的话写着也挺好玩的,以后再看。小说也在做,雇了个编剧跟我合作。
是的,他还是一个小青年作家,去年写的书已经和一大视频网站签约了。
大家认为手机行业格局已经稳定的时候,一直在科技领域摸爬滚打的雷军,硬是让小米横空出世。
而你觉得电商行业已经到头了的时候,混迹于电商运营的黄峥,终于找到社交电商新模式,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所以,永远不要觉得自己所在的领域没有机会,或竞争太激烈,或过于冷淡而毫无波澜。
只不过是,投资房地产不再是躺着赚钱,而需要你有更多的信息投入。
自媒体也不再是开个公众号就粉丝百万,只有不断精进和打磨内容,才能赢取流量。
风口还在,但风力小了,只能吹起那些最专注自己赛道的人。
三年净赚负1亿做与自己认知相匹配的事在投资界有一个大家认可的名言,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这也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
其实,对于个人也是如此。
当你去重新涉足一个新的行业,你面临的几乎是从零开始。
好哥们告诉我,去年年初投资了一支基金,到现在不到净值的0.8了。
哥们是一个技术男,因为管理也很优秀,工作没多久就担任了项目主管,在大公司管理二十多人的项目团队。
对于他一个北京人来说,生活压力不会太大,有点闲钱,想去投点资,但是对于金融没有什么认知,就跟风买了点基金。
对于投资失利,他说,赶上熊市,只好自认倒霉,他有朋友比他还惨的。
他觉得,大家都惨,他就不那么惨了。
细想,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这样的亲戚朋友,前几年看大家都炒股,就纷纷开户炒股。
等黄金热的时候,又跑去炒黄金,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赚不到钱,还说是自己运气不好。
真的是运气不好?
不是,是你的认知匹配不上你做的事情。一个完全没有专业知识的小白和专业过硬的老手去PK,到底谁会被割韭菜,结果显而易见。
所以,在你想投资入场前,先把自己变成专业选手。没能力的不要去做,不懂的不要乱碰。
我们公司有个技术小哥,每周在支付宝里,定投几百块钱的基金。
我问他,你投的是什么类型基金。他说叫啥啥,至于什么类型就不知道了,只是听说定投比较容易挣钱。
我给他解释了一番股票型和债券型的基金,并告诉它什么适合定投,一般怎么定投。他非常感激地说,哎,怪不得我亏了那么多。
我苦笑,你这什么都不知道,瞎理什么财啊。(不过,这熊市,投什么都亏。)
说一个曲一线董事长卫鑫的故事吧。
曲一线如果听着不太熟悉,那你应该知道“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简称:五三)——90后们以及家长们熟悉的中学爆款辅导书。
凭借着真题拆分讲解、金牌教师预测等差异化,五三在当年竞争激烈的教辅市场也成了后起之秀。
连续几年占据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书店的高考畅销书第一名。
说来,也是一个敢于在夹缝中寻找机会的励志故事。
但在五三稳占市场后,由于国家政令,行业限制越来越多,增长空间似乎越来越小,卫鑫去卖茶叶了。
对,一个卖辅导书的去卖茶叶了,客户从青年学生变成了中老年人群。
结局可想而知,三年,净赚负1亿。
后来卫鑫“认怂”,回来继续干自己的卖书生意。
你不懂的行业里,真的太多门槛、太多坑。
这几年,知识付费是个风口吧,但这样的创业真的简单吗?
知识付费是个苦活,速度不快,运营却很重,除非有战略决心,压倒性投入,很难有机会打酱油的。
别看一个跨年演讲有千万上亿的赞助费,背后是密集的时间、精力、资源的投入。
从9月12日正式开始准备跨年演讲,罗振宇举全公司之力。
跨年演讲前两周,得到一个小团队又提前在深圳封闭准备跨年演讲的内容。
而张泉灵、和菜头、贾行家、香帅、刘润、李翔等等,全是他的智囊团,不停的为他贡献观点和建议。
这全部的努力,才保证最终的演讲内容产生穿透力,让各个领域的用户都能有所收获。
得到APP出来后,有大量的创业者开始投身“知识付费”创业,其实是只看到“风口”,没有掂量过自己的分量。
就一个跨年演讲,看似人人都可以做,但依旧只有一个罗振宇,也只有他一个人敢说:我要做一个20年的演讲。
所以,当你看到别人在聚光灯下名利双收,也想试一下的时候,请不要着急,先去理解那个领域的难度,掂量自己。
否则撞得头破血流,还不知道撞的是砖头,还是榔头。
努力专注你所在的赛道哪里都是机会前面提到的95后朋友,也是我一个学弟。他坦言,对教育行业其实是很不了解的,准备用一年半时间,多下乡开讲座,了解基层状况。
昨天去看了一眼他公众号元旦发的处女作:13600字,阅读量10万+。
文章末尾用的是自媒体“老套”结语:公众号刚起步,如果您有所收获,请顺势点个“好看”吧。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朋友圈那些文章里的陈词滥调的字眼那么可笑:2019年现金为王,能不创业别创业,别投资,不要辞职,静待冬天过去……仿佛是在劝说雷军不要去趟创业这趟浑水,手机行业容不下小米;在告诫黄峥电商创业已经没有什么机会,而拼多多模式几无成功的可能。
我们一直以为没有机会的时候,有很多人开启了另一个机会,并且每一步走得那么坚实,仿佛他们永远活在春天,只有我们经历四季冷暖。
所以,对于真正专注做事的人,外部的环境,并不阻碍你再找到一年100%涨幅以上的投资机会,不阻碍你从0写出10万+的内容,你的脚步由你自己决定。
年轻人,不要怕,寒冬、裁员都是骗胆小鬼的。努力专注你所在的赛道,哪里都是机会。
2019,祝你步履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