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班族而言,老板形色各异成千上万,但通情达理的好老板,却往往是最可遇不可求的。遇到不靠谱的老板,多数情况下,上班族只能是有苦自己吃,差错自己扛。
是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心甘情愿做老板眼里的受气劳模?是不是所有的上班族,在老板面前都只有乖乖低头的份儿?答案当然是NO,成为成熟的职场中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如何娴熟地与老板过招;如何自如地利用无伤大雅的职场“歪招”,来对付“歪理”的老板。
我们分公司有正副两位老总,一个土著、一个海归。
老总A外号“大气”,创意要大气,设计要大气,产品要大气,公关活动要大气,给预算的时候呢?比谁都小气,典型的一偏远山区村支书形象,自己跟“大气”一点不沾边儿,却愣喜欢评判大家的工作不够“大气”。
有段时间,“大气”是老总A手里,百发百中的独门暗器,但凡他觉得搞不定的人或不想搞定的事,都毫无例外地打出这张牌:“这个设计,还不够大气”,在对方无可辩驳下就算有理了。一段时间,听到“大气”二字,企划部不论多精明强干的员工,都条件反射地想找块豆腐拍死自己。
参加国内展销会,是企划部一年一度的重头戏,老总A让企划部全体发挥脑筋急转弯,想想如何炒作概念。其实公司的产品,就是个破汽车轮胎,你说怎么大气?那外包装咋整都属于“金玉其外”的行列,面对这个局面,你说企划部能不纠结吗?
加班加点干了三个通宵,第一稿报到老总A那里,不消半分钟就被“大气”顶了回来,接下来遵照老总A的意见,大刀阔斧跟进,左一稿不行,右一稿还不行,越弄越“小气”不说,最后他还做不了主,拿给大老板拍板,最终还是选用了最早的那一稿!
这时候老总A,振振有词地责备大家,说最后这稿怎么弄成这样?第一稿多好,多“大气”呀!企划部集体泪流满面,满地找豆腐……
再来说说副总B,副总B外号“模块”,是科班出身的海归,一开始,大家很是欢欣鼓舞,以为终于等到了知音,至少不用天天“大气”了,可期待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副总B其实是国外的村支书。
每次,副总B收到企划部的计划书后,无论case大小,一定要开全体人员会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一轮“头脑风暴”,据说这是很多国外公司的典型作风,会上说得不靠谱可以,但不能不说。
“头脑风暴”的意思,说是让你打破成规,发挥主观创造性,让大家集思广益。而实际上呢?没经历过美式职场洗礼与教育,连山寨版风暴都没有经历过的职场菜鸟们,从小耳提面命灌输的,多是要“三思而后行”要“慎言”,所以真逼着他们风暴,他们风暴得还真一塌糊涂。
和副总B“风暴”一轮之后,回来内部还得继续“风暴”,一天时间经常就这么“刮”没了。“风暴”刮到最后,本来方向明确的主管们,也变得全都不明确了,谁也说不清到底哪个方案好。
更离谱的是,只要副总B提的建议,大家不同意,他就拿出一个国外MBA的“职业性格分析”模块,让大家填完后跟他一块儿分析。
往往花半天功夫分析的结果就是,不同意他说的方案,大家就不是“最理想的、最有进取心的职场人”。大家表面不置可否,背后却都对此嗤之以鼻,谁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你吓唬谁呀?有本事你自己一个人背所有任务!
后来,有次小范围吃饭,“模块”竟然还自鸣得意地跟大家说,当年他之所以和夫人结婚,就是因为在纸上列出若干模块后,得出的答案是:当时还是候选人的夫人,是最适合当“模块”夫人的。
我们都无比同情“模块”夫人。
不堪其扰之下,我们突发奇想,如果老总A的“大气”,碰到副总B的“模块”会怎样呢?
有次,老总A在指责我们不大气的时候,我们就势搬出了副总B的模块理论,并说这是副总B从国外借鉴来的,是国外企业管理专家几十年研究的成果,在许多企业和部门屡试不爽的。
都知道老总A的软肋是“大气”,自然不会向副总B的模块示弱。于是,在下属的斡旋下,老总A成功落入属下专为他准备的副总B的模块陷阱。
结果呢?当然不出大家所料,土枪碰到了洋炮,立马晕了菜!那一回的企划案,没有经过大气的冲击,顺利获得通过,我们集体当了回渔翁!
等到副总B再卖弄“模块”学说的时候,我们学着老总A的语调,异口同声地说:“这不够大气!”,一句话整得洋墨水瓶半天没倒出水来!
那天的副总B在变化了N种表情后,终于还是决定放弃,采纳企划部上报的第一方案。
我们都猜,副总B心里一定在纠结,A答案:老总A对他的工作不满意的一种暗示;B答案:大老板代表的总公司考虑换人的前兆;C答案:风暴后的模块学说,无法得到属下认可,沟通有故障,企划部的间接提醒,实际是不愿意实话实说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