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厮杀惨烈的局面下,已有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准跨境电商业务。然而,跨境电商也一直处在尴尬和混乱之地:
一、支付灰色地带风险大
行业发展快于相关政策,如小件商品通常都不报关,而走快递出口,从而导致结汇难。过去的几年,外贸电商业因为支付收款问题,难以实现阳光化发展,大部分资金的流转依赖地下钱庄,这也给商户带来了巨大风险。
对于跨境支付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目前行业内还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还有很多支付公司并未获得牌照,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
二、仿牌商家走向穷途陌路
对于那些靠做仿牌为生的外贸电商企业来说,鉴于举报和国际组织对其查处的力度,愿意铤而走险对仿牌商户开放的支付平台将会越来越少,而且品牌型的支付公司是不允许接入这些仿牌商家的接口的,因此未来那些从事非法生意的电商生存空间将会岌岌可危,宜速速转型。
三、税务问题
关税和税收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由于电子商务的交易活动是在没有固定场所的国际信息网络环境下进行,造成国家难以控制和收取电商务的税金。4月8号税改新政虽然缓期一年施行,但对于进口跨境电商来说艰难的日子已经开始。
综合来看,中国的跨境电商才耕耘十年,要想赶上拥有二十年发展历史的电商鼻祖Amazon和ebay,本身就是一种“左倾思想”,Amazon也一直在自主研发的路上,如Kindle系列产品的自有品牌推出,其目的就是想通过建立基础设施和创新进取来构建一个宏大规模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体系;而国内尚且还在成长期的外贸电商还是一直盯在相同低质产品互打价格战,无疑是个吃毒品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该圈子的浮躁,也许,是迫于生存的压力。当经历过无数次的洗牌之后,剩下的也许是需为寻找新机遇而进行改革或者连横合纵,抑或在下一次的洗牌中倒下。因此,跨境电商参与者任重而道远,并且需要忧患意识和寻求突破良策;这一点无疑需要人才支撑,招人虽易,人才不易。
当靠“价差”野蛮成长的跨境电商成了看得见的天花板,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也许都在绞尽脑汁寻找破局之路,包括产品、营销 、小语种市场、服务、物流等,之所以让许多电商网站的蓝海业务陷入价格战的红海,是因为大家都在销售标准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便利的比价功能可以很透明的看到,用户就不会在某一家平台形成有效的黏度。如果这样的单一电商平台无法通过规模效应优势来凸显的话,就很难获得利润,也缺乏活力和持续力。
跨境电商背后映射的是一种贸易产业,并且链条非常长,可以活的好的一定是在线下和线上能够打通的,在产品及服务和渠道共同发挥的。包括开源硬件在内的引出也只是非标准化产品的抛砖引玉,拥有此类优势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需要有自营的网络销售平台,电商平台和传统渠道不是一种博弈,而是互补,也期待更多的国内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能给对外贸易带来活力。企业的战略和战术只有相匹配实现,才是理想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