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11家公司5万人,处境最危险的是这些“有毒员工”

走访11家公司5万人,处境最危险的是这些“有毒员工”_兼职服务_时间陪伴

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个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他们走访了11家公司超过5万名员工,研究对象都是那些业绩差,评价低,甚至处在公司清退边缘的人。

结果发现,那些最不被看好,最可能被清退的员工,通常都有四种特征:

持利己主义,不关心他人;

过度自信,对自身没有准确认知;

坚持一切遵守规矩,不懂变通;

通常只与业绩较差的员工在一起,拉帮结派,耳濡目染。

而他们也给这些人起了一个名字:

“有毒员工”。

读到这里,我赶紧对照着四条特征,一条条检查。万幸,我还算中毒不深:有的毒从来没沾过,有的毒则已经戒掉了。

有毒员工,毒害和损伤的,不仅是公司,还包括自己。

01

利己主义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利己主义的有毒员工,通常可以分成两种:

1. 最低级的利己主义:把工作看成拖累,你们让我干活,是剥夺了我的自由。

上周末,我在咖啡馆写文,旁边大桌坐着4男1女,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他们的“魔幻大电影”。我斜瞟了一眼,嗯,不愧是搞艺术的,有颜有范儿,活力四射。

只不过,坐在最角落的那个男生,看上去却格格不入。同伴们在激烈地讨论,而他始终拿着手机,横屏的,面无表情,不时地点来点去。偶尔讨论到高潮的时候,他就放下手机,跟着一起笑一笑,然后继续。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玩游戏。

旁边的女孩子,可能实在看不下去了,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扭头看了一眼,脸上浮现出不爽的表情,然后继续保持横屏游戏模式。

看到这个画面,真是似曾相识!

工作这么多年,参加了无数次会议,我发现,几乎每场会议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似乎与世隔绝,别人负责开会,而他负责开小差。

而无一例外的,这些开小差的员工基本上也是业绩最差的那一类,无论年纪大小,都已经进入了养老模式,别说升职是奢望,说不定哪一天就可能被开除清退。

2. 第二类利己主义者,看上去要高级很多:就是那些只顾自己工作,不顾他人成果,从不讲合作的人。

别人会上开小差,是在聊天,购物,玩游戏,他们开的小差似乎名正言顺:

“我还有工作没做完呢!”

在他们眼中,自己手边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你们开会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我曾经在一篇周记里提到过一个同事,她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工作很卖力,但卖力范围仅限于自己的工作。几乎每次开会,领导同事在发言,她则一脸严肃地噼里啪啦敲键盘。有一次,领导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直接点名批评,“你键盘先停一停。”

她一脸委屈,还小声嘀咕两句:“我这报告明天就要交呢!”

先不说这份报告的重要性有多高,单是他对于合作的误区和对领导的态度,或许升职之路就基本被判了死刑。

没有哪一家伟大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信仰单干的。

既然在公司里工作,那么就必然要与人合作,而这些单打独斗的人,或许走的很急,但却不会走远。

无论是哪种利己主义者,他们都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天然把自己看做了一颗螺丝钉,还是一颗和谁都无法咬合的螺丝钉,格格不入,满身是刺。最终的结果是,不仅妨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还让自己陷入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02

过度自信者:要么掉链子,要么出乱子

有过这么一个研究,用来比较驾驶员的自信程度和实际驾驶能力,到底相差有多大,受访的驾驶员需要回答同一个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是高于平均、等于平均还是低于平均水平呢?

研究结果让人大吃一惊:82%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水平高于平均。

从统计学角度讲,50%这个答案应该是相对合理的,而82%这个数字,显然表明:

大多数驾驶员对自己的能力都高估了。

同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买股票这件事上。

曾经遭受过股灾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自己看好的一支股票,从高位不断回落,但你的盲目自信告诉你,“一定会涨回来的!”。于是不愿止损,反而持续加仓,而这种盲目的投资自信,却在股票一泻千里之后,彻底被打崩溃。

巴菲特说得好,懂才买。

而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他们的投资自信通常仅仅来源于前几次的盈利巧合,赶上好运气,遇上好时候,自信心爆棚,感觉是新股神在世,即使面对股价出现异动,他们也抱着之前的盈利自信,死活不卖,最终却被啪啪打脸。

而在职场上,过度自信的有毒员工同样分成两类:

一种是能力很弱,却自认为高明。这些人通常活在自己构建的假象里,看兵书的时候指点江山,上战场的时候立刻变怂。关键时刻掉链子,就说的这种人。

另一种,则是个人能力很强,公司上下认可,也打过一些漂亮仗,但是这些成功的经验反而让他们开始给自己封神,高高在上,最终站得更高,摔得更碎。

03

循规守矩者:私心太重,格局太小

这种类型的有毒员工,最常出现在大型企业,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大公司病。

我这些年,在集团总部待的时间长了,真是见识了什么叫做“规矩高于一切”。

有些规矩,比如公司的制度规定,我很赞同,即使有损效率也必须遵守,像投资项目的层层审批,毕竟动辄几个亿的资金投入,审批不严格、不谨慎,万一出了问题,后果太过严重。这种合理的合规性理应是底线。

但问题是,大企业里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这些所谓的“规矩”,明显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拖累公司的发展,但偏偏就形成了一种谁都不愿触碰的共识。

我刚入职的时候,就对一条规矩非常不理解 —— 不能帮同事接电话。

那会儿想着自己是个菜鸟,多帮大家干点活儿,表现一下。其他部门有电话响,没人接,我就特别积极地接听、记录、转答。结果下班的时候,我当时的部门经理把我叫到了会议室,特别严肃地给了我这条建议:

“以后,其他部门的电话,不用帮着接。“

他也看出我的困惑,接着说:

“你看,人家一个部门的人都没帮着接呢,你作为一个无关人等,老是接人家电话,这不是给人家部门拆台吗?”

这个奇葩逻辑,我至今都无法理解,后来部门经理调走了,我决定打破这个破烂规矩。

而当我坏了规矩,开始帮人接电话之后,就像是一次破冰:其他的员工也陆续开始帮着接电话了。

因为大家意识到,同一个部门的电话,如果总是被其他部门的人帮着接,连一个电话的事都不帮忙,大家心里都会有点疙瘩,干脆互帮互助,少些麻烦。

一条不合理的规矩,就这么被打破了。

这些遵循死规矩的员工,他们或许觉得接电话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或许单纯对别人有意见,或许就是懒,但说到底,还是私心摆的太重,格局放得太小。

当公司都被这些逃避、推诿、不负责任的坏规矩充斥时,当这些坏规矩,又被这些有毒员工奉为潜规则时,这家公司必然要开始走下坡路。

04

拉帮结派者:抱团“偷懒”,杀伤力极强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有毒员工,通常自带极强的传染性。

一个有毒员工不干活,最多损失一个人的力量。但问题是,旁边的员工本来兢兢业业,结果发现这人不干活,也照样发工资,那老子也不干了。

于是,两个人一起偷懒,一起抱怨,一起聊天,既无工作能力,又无工作热情,还对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背地里嗤之以鼻。这个有毒员工的圈子就越来越大。

看上去,他们与团队所有成员相处融洽,其实把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浪费在了“闲话八卦”上。

他们不仅不创造价值,反而让公司上下因为自己的偷懒、抱怨,而让这种负能量迅速蔓延,毒气汹天,杀伤力极强。

20
196
0
14

相关资讯

  1. 1、年会互动小游戏和创意奖品盘点!1662
  2. 2、完善职业规划是关键4981
  3. 3、一份好工作的5大硬件指标3921
  4. 4、优秀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的差距1971
  5. 5、我再也不要这样找工作了2506
  6. 6、商水一女子轻信兼职刷单被骗50多万元3467
  7. 7、勤苦才是大智慧4398
  8. 8、资深HR支招:面试中的三大玄机1307
  9. 9、公务员面试你该如何作答?4147
  10. 10、企业如何选择培养90后员工?4258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