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专业炙手可热
据了解,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得知,今年竞争比较激烈的岗位中,要求专业对口的岗位如财务、银行、IT技术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达到饱和;而对大学生来说,虽然专业对口的要求不太高,但进入门槛较低的人力资源、采购、外贸等专业,明显受到欢迎,因此也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除了财务、IT等专业外,建筑、工程、制造业等堪称高技术含量的专业,其毕业生也是就业市场的抢手货。在最新公布的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毕业半年后薪资最高的多个本科专业中,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稳坐第一把交椅。此外,偏“技术”一类的专业如机械制造、环境治理、城市排污治理、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也属于用人单位争相预定的人才类别。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生易菁分析认为,在发达国家,它们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对建筑设计师的需求基本达到饱和,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不到80%,对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治理等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大,而现有的人才状况并不乐观。 “建筑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建筑师不只是造房子,还得对空间结构、物理学、艺术审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深入了解。我们并不缺建筑工人,缺的是具有大型项目的参与经验、同时具备环境预测和建筑设计能力的人才。 ”易菁认为,3-5年内,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仍然会有不错的就业前景。
新兴产业乏人问津
与专业对口、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相比,类似文秘、法律、销售等专业毕业生出路坎坷。毕业于华师大的王双喜,读的是被称为“万精油”的中文专业,找工作时虽然轻松,但在他看来,几乎等同于“打杂”。短短7个月,他先后在广告公司、房地产营销杂志、外资啤酒企业工作,但从事的都是文案、宣传一类工作,凸显不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激发不了职场的拼劲。 “总感觉到哪都一样,凑热闹的感觉。要比创意,和广告营销专业的人没法比,要比笔头功夫,现在会写的人多的是。 ”
与王双喜同样惆怅的,还有很多新兴产业的招聘方。郭盛介绍,伴随新兴产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批规模小、营销手段新的企业,如创意策划公司、微博传播运营公司、工作室等。相比外资、国企单位,这类企业的名气不够,即使薪酬高出公务员两倍,也乏人问津。
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赵凌芝坦承,自己不考虑100人规模以下的民营企业。 “越是大企业,对各个岗位的员工的技能要求越低;反而是小企业,一个人被当成几个人使,岗位定位不清晰,最后也会模糊职员的个人发展。 ”
毕业5年内:不能光比薪水
业内认为,在导致“就业难”的多重原因里,除了高校扩招、就业人数基数庞大、部分岗位供需达到饱和等环境原因外,求职者本人的职业规划不清晰、性格浮躁盲目攀比、不耐吃苦也是重要原因。
职业测评经理人周大林分析称,应届毕业生应该放下“就高不就低”的求职心态,多注重积累经验,寻求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业,再提议薪酬问题。 “很多学生在学校时,光顾着打游戏、谈恋爱,看不起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没有积累相关的专业方面的实习经验,寻找工作时又没有进行详尽的职业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是非常危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