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将丝芙兰美国官网会员卡折断
自问不是一个热血青年,但是在与丝芙兰封杀华人账户事件“纠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那些和我一样努力争取自己权益的华人消费者,在此事件中态度和想法。
如果足够细心,应该可以发现,网昨天刊登的《 》(链接: )一文中,出现的Rise,始终以“他”的性别身份出现。没错,他确实是一个男孩儿,还是一个年龄不大、正在法学院博士在读留学生。
被封号是Rise的太太,Rise决定了此次起诉,并且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
网驻美编辑张弦,在我的推荐下,在网上搜集了不少关于此次事件的帖子。我尊重每个人对每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也理解在有人选择站出来维权的时候,作为有同样遭遇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沉默的行为。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在华人消费者ID被无辜封号的时候,有人愿意出来反抗的时候,为何有人却愿意捂着脸说,这不是打人者的错,他打人的理由是华人消费者有人做错了,我们甘愿连带受罚。
这真让人心寒——
再说让人心塞的:
在论坛里,很多言论的逻辑是:代购是错的,既然错了就应该被处罚,所以丝芙兰美国官网的出发点是对的,只是方式方法错了。也就是说,在这些人的认知里,只要出发点是对的,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是可以值得原谅的,哪怕是违反了法律。
所以,代购是否错了?
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代购首先伤害了谁?显而易见,在商家库存不足的时候,代购伤害的是非代购买家,导致他们买不到想要的货品。
然而,逻辑到此就结束了?代购因为会致使资源稀缺,消费者买不到东西,这就是错了?
那么,购买力增强的中国消费者,也错了?在国内只能用高价买同样的产品的人,也错了?相关进口政策为入境商品设置较高额的税务壁垒,也错了?
Rise在微博上与其他用户关于代购的争论
那卖方呢?
奢侈品采用“饥饿营销”,节日限量版、活动纪念限量版,价高者得,他们没错?拉大旗唱大戏给大量用户发信息要做促销,但备货不足,他们没错?卖出去的商品还要管顾客怎么处理商品,他们没错?
所以在此次事件的很多人眼里,只有两种人:代购和非代购。而他们看不见,这件事的两边,是买卖双方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苹果知道iPhone新品发售前门口排队的亚裔大叔大妈们是“黄牛”,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被拦着不让进门,或者不能结账。他们只是被限制每个人仅能买两台手机。同样,丝芙兰线下实体店,对于大宗买家,没有现场取消其VIB账户,也没有让保安把他们请出卖场,他们也只是设置了限购要求。
那么,丝芙兰美国官网对华人消费者的封杀,到最后假如归咎为IT系统的错,因为网站没法限购,消费者会接受吗?
有趣的是,某知名的海淘折扣信息网站在此事事件中也扮演了一个立场不那么鲜明的角色。该网站的成功离不开代购,也离不开代购背后的中国大陆强大的购买力。因为其发出的折扣信息会为商家带来大量的订单,也就成就了其现在的盈利模式:广告和订单返点。
是的,对商家而言,消费者看见的微博是不是免费的;还有,通过微博或者该网站点进去的并且下单的链接是有返点的。
所以,该网站登出丝芙兰美国官网此次促销,当丝芙兰官网封了用户,被封ID抱怨点不进去买不了东西的时候,这家网站则爆出了丝芙兰的各种投诉途径,特别是华人们不常使用的Facebook。
好像损人也没利己。
罗生门这种事儿,还是人太复杂了。
还等?黄花菜都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