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可能会问,现在是和平年代,又没有世袭的恩仇,哪来那么多敌人?这是对“敌人”这个词的误解。首先,敌人不是仇人,并不需要血海深仇。敌人是那种与你针锋相对、格格不入的人,凡你坚持的他都反对,凡你反对的他都坚持。其次,制造敌人并不需要特别重大的举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立即为你树敌。
不过,虽然树敌比较容易,也还是有办法可以避免的。下面这些建议,可以算是避免树敌的方法,也可算是对你人际交往中的提醒。
1.学会换位思考
战国时梁、楚两国交界,边境上立有界亭,两国各有亭卒在各国地界里种植西瓜。梁国的亭卒勤于管理,西瓜长得很快;与此相反,楚国的亭卒懒于护理,西瓜长得毫无生气。后者觉得没有面子,就趁黑夜,偷偷越过国界把梁国的瓜秧全给扯断了。
梁国人发现这件事之后,并没有也去把楚国的瓜秧扭断,反而让亭卒每天晚上去楚国的瓜地,给西瓜浇水,并且不让楚国人知道。因为他们认为,扭断楚国的瓜秧,虽然解气,但不够光明、宽容。不管是谁,都是不愿意被拔断瓜秧的。明知不对,还要去做别人已经做错的事,实在太过狭隘。
楚国的西瓜越长越好。后来,楚国人终于知道了这件事,他们敬佩之余也十分惭愧,同时被梁国人和睦相处的诚心所感动。后来两国结成了友好邦国,并持续了很长时间。
梁国人的换位思考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纷争,减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由此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何时都适用。这是一种典型的换位思考方式,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学会多体谅别人,为别人着想,这是避免树敌的好方法。
2.不要轻易指责别人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所谓“君子之交决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须诚意待人,纵使交恶而断绝往来,也不可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声,指责、诽谤对方。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这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3.不要直接纠正他人的谬误
即使是非常明显的谬误,你也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他会觉得你故意要显示你的高明,而伤了他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凡不属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示意。
4.用信任、感激化解别人的敌意
在一个偏远的深山老林里,住着一个孤独的盲女。
有一天,一位猎人路过她的家。在这种环境下,男人看到这个女人,产生了歹意。
这个盲女听说有一个猎人来了,以一种非常感恩的、仿佛上苍派一个使者给她做伴的那种心情,说:“您来了!”然后非常客气地请他进到屋子里,并忙前忙后为他倒水,又给他做饭。这个猎人好几次都想对她有所非礼,但是每一次都被她那种信任和感激净化了。
那种信任,那种感激,一次一次地升华。最后,他们说再见的时候,这个男人简直把这个盲女当成一位女神了,并为自己刚才产生一系列不美好的想法羞愧。
这个女人用她心灵的圣洁净化了这个男人,用她的信任与感激化解了对方最初的敌意。想想也是,面对一个对自己无比信任而又心怀感激的人,人的优越感会被急剧放大,这时即使有再大的敌意也会烟消云散了。
5.为自己的过失及时向人道歉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了这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歉意,以便尽释前嫌。
6.与人争吵时不要非赢不可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了,但与此同时,你也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有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绝不要采取争吵这种方式。
与人为敌,不如与人为友;与其以牙还牙,不如化敌为友。这样你不但少了一个敌人,还可能多了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
人际学堂:
1.学会换位思考,你的敌人就没有成长的空间。
2.口舌之争赢家的奖品是可能又多了一个敌人。
3.指责别人会成为你制造敌人的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