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近百年的行业史相比,风险投资真正在中国内地火起来,不过是近十年的事。
就像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样,国内风险投资行业从2008年开始提速,至2017年底,机构数量就从464家暴增至8 863家。
成千上万的有钱人加入到浩浩荡荡的投资人大军中,他们有的是曾经的创业者,有的是娱乐明星,有的甚至是没有任何创业甚至就业经验的“素人”。
直到2018年,市场货币环境趋紧以及国内经济进入调整期,这场狂欢才终于告一段落。《证券时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VC/PE完成募集基金规模相比去年年大跌超过7成。
更少的钱正在向更少的人手中聚集。百花齐放之后,风险投资行业到了优胜劣汰的洗牌期,投资人群体也出现了分化。
长期以来,国内投资人虽然数量众多,但大多数没有自主看项目的能力,无非是人云亦云,以跟风为主。所以,这种分化并非无迹可循。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经说过,投资是一个需要专业知识和品牌效应的行业。
所以,那些知名投资人有意无意塑造的标签、品牌,恰恰就是他们专业水准的外化。
投资丛林,物竞天择。能活下去的,谁没点“神通”?
孔雀型投资人:玩的就是流量曾几何时,风险投资界的最小构成单元是投资机构。但不知从何时起,投资人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有的头顶上的光环,比所在机构还要闪亮。
比如,你可能从来没有听闻致景投资,但大概率会知道有个着名天使投资人,叫薛蛮子。没错,他的头衔正是致景投资创始合伙人。
这类像明星一样自带流量的投资人,如同拥有美艳羽毛的孔雀,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而孔雀型投资人的“美艳羽毛”大多表现为出众的演讲能力,有时候甚至是说“段子”的能力。
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现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徐小平,沿用了新东方大课和名师的那套打法。他频繁出席各种路演、论坛,将创业、投资心得广而告之,聚拢了不少粉丝,仅微博粉丝就多达1 172万。
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曾回忆说,有一回他邀请徐小平一起去美国高校看项目。华裔学生们虽然知道北极光在北美投资圈名气更大,但一见到徐小平,还是热情地围了上去,把邓锋丢在了一边。一堆优质案源,就这样被真格基金横刀夺爱。
有人说,徐小平玩的是感情投资。他回应说,自己不是感情投资,而是投资感情。“我们对创业者得有无限的热情,有真诚的爱,所以做投资一定要有感情。”
还有人受不了他没事忽悠,他便用那三寸不烂之舌辩解道:“‘忽悠’这个词被中国人说坏了。这个词本身没错,我早年在新东方负责营销这一块,就是让学生到新东方去上课。如果有创业者能成功把我营销了,想让我投他,我都会投。”
相比徐小平,颜值更高的张颖不仅会演讲,更熟稔粉丝社群运营。
这位身高不算高、常年趿拉着回力球鞋、留着精致胡型的男人,平时喜欢骑摩托车,赞助纪录片展,带企业家去美国硅谷参加着名的艺术展“火人节”。他还会积极向粉丝分享自己正在读的新书,比如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公号》、康克林的《丘吉尔的一战》等。经纬创投公号里的“经纬低调分享”,也是满满的“鸡汤”。
张颖在风险投资界有风向标之称,除了对投资趋势预判能力强之外,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他还具备了“带节奏”的能力。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在一次采访时曾爆料:“现在,早期投资人明星化、强人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个以前只有在演艺圈发生。我知道有一些投资人在用一线的经纪公司。”
正如王冉所言,这类孔雀型投资人多以早期投资人为主。这个阶段的投资往往是非理性的。早期项目几乎都有各种各样的硬伤,如果用理性的方式决定投还是不投,结果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徐小平曾经就说过,自己选择投资标的时会刻意回避教育行业。因为自己对它太熟了,以至于一眼就能发现各种问题。而恰恰就是因为这样,真格基金错过了今天教育行业现象级的公司VIPKID。“坦率说我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感觉在自作聪明。”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早期投资人明星化便可以被解释了——与其一本正经地挑项目,倒不如放低姿态,聚拢流量,广撒网,再加上点看人的玄学,命中率说不定会更高。
鲨鱼型投资人:藏在西装里的凶悍鲨鱼是海洋里的超级杀手,它行踪不定,偶尔露出自己的背鳍,就足以令人闻风丧胆。
周鸿祎就曾把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比作一条鲨鱼。吴晓波的比喻则更为惊悚,“他是一条穿着西装的鲨鱼。”
鲨鱼嗅觉敏锐,只要有一丝血腥味,便能以最快的速度追来:据说红杉中国65%以上的项目,都是在A轮完成。即便是马化腾,也曾在公开场合“抱怨”,这几年做投资,基本在每一个项目里都会撞见沈南鹏,而且他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条赛道。
从2005年成立至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了包括阿里巴巴、大众点评、大疆创新、滴滴、高德、华大基因、今日头条、京东、美团网、诺亚财富、奇虎360、新浪、中通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其中超过50家成功完成IPO。
亮眼的业绩让沈南鹏成为投资界的一个传奇。然而,温文尔雅的他亦有其强悍的一面。
沈南鹏治下的红杉中国倾向于从A轮介入,通常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寻找项目。一旦有了初步意向,便会迅速向创业者发出Term Sheet(投资条款清单),并要求创业者将其他投资机构拒绝掉。
一般来说,给了Term Sheet,尽职调查后如果问题不大,投资机构多数情况下会尽快完成投资。然而,相比发出Term Sheet的数量,红杉中国实际投的项目并不多。
这就会造成创业者在一定时间内错过其他融资机会。而对于那些红杉认定要投的项目,其也会在尽职调查后,找各种理由压价。口袋购物创始人王珂在获得3.5亿美元投资后,就曾吐槽红杉当初的压价行为。
当然,这种霸道的做法,在一些乐观的创业者看来,是红杉“品牌溢价”所致。毕竟如果最终真能被红杉看中,资金、资源都不是问题。
鲨鱼型投资人除了强势霸道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旦锁定“猎物”,便不会轻易罢手。
比如秉持“聚焦、自律、长期持有”投资三原则的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这位投资女王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伟大是熬出来的。23年了,我们经历过很多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可怕,关键的时候要敢冲上去,敢打。”
今日资本投网易的时候,网易曾遭到法律诉讼,股价从30元掉到6毛,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董事会投票,5个人主张抛售,价格是8 000万美元,遭到2个人强烈反对,一个是创始人,另一个就是徐新。现在,网易的市值已经超过320亿美元。
又比如投资京东时,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徐新把今日资本第一期基金的大部分额度都赌在了刘强东身上,并一直投到C轮、D轮,直至收获了100倍以上的回报。
“咬住猎物不松口”的徐新,让自己的眼光最终得到最大程度的变现。2018年,一篇题为《老娘是徐新》的文章曾刷屏创投圈—没有什么比这个标题更能概括她的狠劲儿了。
萤火虫型投资人:能照亮的只有自己2018年年底,共享单车品牌ofo行将就木,超过1 000万用户排队退押金的消息,每天被各种自媒体反复“咀嚼”,或讨伐,或吊唁。终于,一个名字被揪了出来——朱啸虎。
作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中国风险投资界,被称为“有自造风口能力的投资人”。
为了宣传他的项目,朱啸虎时常怼天怼地怼人。不仅曾向马化腾喊出“共享单车3个月内结束战斗”这样的狠话,还很舍得烧钱造势,一手将ofo从校园市场拉了出来,跟摩拜在公共交通领域打起了规模战。
事实上,饿了么与美团、滴滴与快的,这些经典的烧钱大战背后都少不了这个男人的影子。
虽然以上企业至今还没盈利,但是并不影响朱啸虎赚得盆满钵满。他投资饿了么500多万美元,获得了几十倍的回报;投资滴滴出行700万美元,获得了1 000多倍的回报。2016年他给ofo投A轮的时候,估值不过1亿元民币。等到他把股份卖给阿里时,ofo的估值已经变成了30亿美元。
他就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给了人们希望,但并不一定会引领创业项目走向真正的光明。
朱啸虎曾说,他投资ofo有3个考量:其一是用钱把事件做成;其二是保持均衡,维持两强局面;其三是为后续融资做好准备,把“军备竞赛”打下去,直到“2个大家伙介入”。直白点说就是:高调造风口——烧钱拼规模——合并或被AT收编——套现,走人。
所以,不同于徐新“认准一个猎物就不松口”的投资风格,朱啸虎可能并不像他四处鼓吹的那样,真的相信某个创业项目会有未来。否则,他也不会打闪电战,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便迅速退出。
朱啸虎对此则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投资人,能投的是1年之内能赚回来的企业。当然,我们最希望是6个月就能赚回来的。如果2年才能赚回来,这个商业模式就是庞氏骗局。”
说到底,作为一个萤火虫型投资人,他能照亮的,只有自己。
广州创新谷&追梦基金的创始人朱波大致也可以归为这类。
他曾把16岁的王凯歆推到台前,创办手机购物应用“神奇百货”。最后该项目一地鸡毛,他用一句“被情怀所累”就彻底撇清了关系。也正是从这之后,他从默默无闻,成功跻身知名投资人。
如今,他又投身鱼龙混杂的区块链行业,并声称自己1/3血统是VC的,另外的2/3献给区块链。于是,一个情怀满满的新潮区块链投资人诞生了。
猴子型投资人:抱歉,我控制不住我自己在国内风险投资界,单纯的职业投资人是近年来爆发的新物种。过去,投资人更多是从企业经营一线转型而来,甚至是仍在一线的企业家。
比如中国第一代电子商务网8848前董事长薛蛮子、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携程和如家创始人沈南鹏等。
有过做企业的经验,就难免好为人师。宏观上指点一二也就罢了,有些投资人偏偏喜欢插手被投企业的具体业务,有的则干脆自己去当了“一把手”,还有的甚至重操旧业,再度下海,从投资人变成了创业者。
这类投资人,我们不妨将他们比作猴子:一样地充满激情,一样地控制不住自己。
滴滴早期有位投资人名为王刚,和当初易车网董事长李斌授意胡玮炜创办摩拜单车一样,王刚是滴滴创始人程维生命中的贵人。后来看到滴滴的模式发展不错,王刚又投资物流界的滴滴——运满满,并促成了其与货车帮的合并。新公司谁做CEO更合适呢?王刚当仁不让,“我来”。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投资人“神仙下凡”的过程都那么干脆、和谐。
闲置物品交易平台空空狐,2016年年底因为创始人余小丹和昆仑万维董事长、着名投资人周亚辉“开撕”而突然红了一把。
余小丹发文爆出自己作为控股60%的创始人,在生病住院的20天里被投资人踢出了局。在此期间,工商变更后的“空空狐”的90%股权持有者变成了周亚辉。
而周亚辉则发长文直指,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空空狐包括年轻CEO在内的几十个人花光了投资人5 000万元左右的现金投资,非但没有把空空狐做成功,还自我炒作,反咬投资人一口。
孰是孰非,后来再无定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热衷于连载《周亚辉投资笔记》的投资人已经意识到,相比投资,他还是更适合亲自操盘一个创业项目。
2年前,周亚辉曾投资了欧洲老牌浏览器公司Opera。2018年7月,Opera由亏转盈,登陆了纳斯达克。于是,错过投资今日头条的周亚辉决定亲自担任Opera的CEO,以打造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今日头条”。
为表决心,他不仅辞掉了昆仑万维总经理的职务,还表示要强迫自己把脑海里关于投资的东西全部扔掉。
“到了Opera,你会做什么呢?”Opera上市敲锣的哪天,有记者问他。“什么细节的活都干”。一位高管还不忘补充到,“真的是这样,Opera活动文案的一句话,他都会亲自动手修改”。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再回归创业者,谁说投资是人的最后一份职业?这分明是一个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商业闭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