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是个重资产模式,自持购物中心回报率前低后高走势,前期回报率利息都无法覆盖,后高只是预期,何时兑现属于未知。购物中心依靠自身积累难以走出快速复制的模式,区域店王是购物中心的主基调。
购物中心想要快速推进,必须解决资金问题,涉及到资金来源以及低成本资金来源,才能度过艰难期。购物中心从宁波鄞州万达成功后,基本走向依附地产模式,俗称商业地产。通过低成本获取土地,做成住宅、金街产品销售,快速回笼资金,反哺购物中心。
解决资金问题,购物中心的另一大困局是解决招商问题。低成本获得的土地,商业氛围难以成型,要解决如何帮助品牌商变现问题。这个问题短期是无解的,只能让品牌商跟着共同培育,甚至自己下水跟着品牌商共患难。要让品牌商跟着玩,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成行业老大,很多品牌不得不考虑全程跟进,不然就会失去国内最大的购物中心渠道。
当你做成行业老大,别人就要按你的游戏规则来玩。这个时候,哪怕你用新人招商,品牌商都要买你的账,入驻你的购物中心。你的购物中心够多时,品牌商可以通过盈利门店来平衡亏损门店,财务就可以做平衡。没有这种号召力的购物中心,只能靠高管背景及个人能力来背书。
高举高打、快速复制在一个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是最好的方式,后期高仿万达模式的泰禾、新城等基本都是这个套路, 在行业存在强大上升空间时,比的就是快,唯快不破。
这种模式以规模驱动,在早期经常被百货业看不起,觉得运营的没技术含量。当达到相当体量及时转换后,市场效应越发明显。对于万达来说,已经提前跑出来,后面模仿者就没那么幸运,开始遇到不同派系的阻力。
大部分购物中心,既做不到高举高打,更做不到规模化。基本在一两家店时,就举步维艰。
困局
任何商业投资最终都是为了变现。购物中心受制于前期高投入,急于回本补血。变现模式以招商阶段描绘前景,从而获得高租金溢价。对于逻辑是否能够跑得通,并没有做足沙盘推演,只是简单的觉得别人家的租金多少,自己的租金定价就应该多少。一旦试运行,发现流量不行,无法协助品牌商户有效变现,购物中心也无法有效变现,最终导致全盘败北。 购物中心利益分配存在重大问题, 购物中心、主力店、中小商户三者利益如何平衡,如何扶持以及反哺,都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大部分开发商只是认为自己缺乏商户资源,一旦资源嫁接过来,团队基本可以撤换,购物中心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
没有商业运营经验的新人入局后,积累的问题开始快速爆发。商户开始拒交租金用脚投票,开发商开始暴力催收,水火不容。用不了多久购物中心就垮掉了。
购物中心行业,优秀的团队比优越的位置更重要。
破局
购物中心是一个整合品牌商户和消费者两端资源,形成有效匹配,获取溢价的一个平台。
在招商阶段要明确做什么样的定位,吸引什么样的品牌商户、消费群体,以及自身是否能够有效驾驭控盘。
商户群体一般分为主力店以及中小商户。
购物中心稳定基石,主力店承担起购物中心部分面积进行招商、运营,通过自己以往的战绩为购物中心背书,让中小商户因相信主力店号召力,转移到相信购物中心,从而影响中小商户决策,愿意进场来玩。
主力店在自己业务领域一般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建设能力、运营实力、策划能力等,能够为购物中心目标受众带来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商品,通过自身运营能力服务于受众。
如果购物中心在该领域无法实现比主力店更强大的供应链建设能力、运营策划能力,购物中心通常选择放弃直接招商,选择通过主力店来驾驭该领域。
比如超市板块。
购物中心自己去组织一个个卖菜、卖肉的小摊,实际上从上到下都是很抵触的。虽然上引水产打开了想象空间,但是购物中心的人马是蹲不下来做这些事的。国内部分购物中心自建超市,由商管管理,基本没看到成功的案例。购物中心人马去批发市场进菜,绝对干不过50岁大妈的议价能力。穿西装的,是干不过穿围裙的。
在自身没有能力选品的时候,购物中心就以选商为主。通过主力店这个中间环节,来整合小商户、商品,是效率最高的。直接整合小商户、商品,对于购物中心招商效率还是运营能力辐射半径都过长。
购物中心通过选择匹配度最高的主力店来承接某一领域的选品、运营,并给予租金、运营、流量等扶持政策,协助主力店进行变现。
主力店如果在其强项无法持续深化改革,迎合市场,就会出现被边缘化,
购物中心做百货却可以,所以购物中心去百货化。
购物中心特点:选商不选品,是最高效获取优质商品服务消费者的途径。
购物中心一边驾驭主力店,一边服务主力店。
招商过程中,很多开发商动则要招世界500强等超市,觉得可以为项目带来最大号召力。至于自己团队能力是否能够跟世界500强超市匹配,却从未思考过。万达曾经跟大润发过招,后来为什么没再见过大润发入驻万达。因为当时的万达没有能力压制大润发,同一个平台竞技,不是你体量比大润发大,就能斗得过大润发。大润发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把所入驻的购物中心杀得片甲不留。
你想让主力店乖乖听你的,你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帮助主力店进行变现。如果你没办法帮助主力店变现,就没办法让主力店刀枪入库,乖乖做好商品供应链。蛋糕就这么大,主力店分分钟抢你生意。
购物中心与主力店相辅相成,同时相爱相杀。
在超市选择上,选品能力越强的,越受购物中心追捧。比如盒马鲜生,能够不断提供更符合受众需求的商品,通过活动运营,满足消费者增量需求,并形成商业变现。优质的主力超市是上游能够对接供应链,下游对接消费者,较高的选品能力、议价能力,给消费者带来更高性价比商品,形成独特的主力店魅力,同时还能为购物中心进行优质客户输出。
购物中心的职能一定是协助主力商户优质商品输出及进行变现,同时服务于消费者。
对于中小商户,就是引入匹配客群,增加其曝光率,保证其稳定发展和成长。
在深化存量、服务好商户及客户同时布局增量市场
增量
传统玩法基本以深化本地存量为主,购物中心同质化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刺激消费者进一步购物,进入内容无差异化市场。首店经济是线下差异化其它购物中心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引入新品牌,在线下激发消费者非计划性购物、猎奇性购物,来获得增量。目前,首店已经成为购物中心能否引发关注的核心指标之一。
夜经济的概念其实是中央与地方博弈后,消费税以后全部交地方。地方作为受益方,想尽办法促进终端消费,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地方一下子成为夜经济的主推手。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延长消费时段可以在时间空白档更好服务受众,获得更多销售额。消费时长是个市场博弈的过程,短期受益的是地方因为税收对于商业会更加重视。中长期看,夜经济能够为购物中心带来更好的增量,特别是南方城市。
购物中心在模式上需要积极转型,从规模上以快制快是在竞争对手太弱的情况下的最优选择。当市场上出现像大悦城这种已经初步完成全服务链整合,完成上市开始步入快速扩张阶段,在一二线城市发展的购物中心未来都可能遇到它的阻击。
粗放型购物中心无法有效协助商户变现,无法持续做增量市场,未来会加速边缘化。除了连招商都招不到无法开业的购物中心,还有更多已开业购物中心会在本轮行情中陨落。 及时深化改革,调整自身定位,才能抵御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