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算是做自己?什么时候叫做太任性?

什么时候算是做自己?什么时候叫做太任性?_兼职服务_搬家服务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爱作的人,你一定如我一样,常常在“我要做自己”和“会不会太任性”之间纠结。

 一会觉得自己能上天,牛逼闪闪,自己生命中的英雄啊巴扎黑;

 一会又觉得自己太中二:这社会,这年纪,你狗都养不活,还想做自己?你们全家都做自己!

 还有父母朋友男朋友女朋友和貌似有阅历的平庸过来人的各种建议。

 ——唉,做自己真的是件很难的事。

 那到底我们是在做自己还是任性呢?

 今天的话题,我想从三个故事讲起。

 如果你不想看故事,最后一段是答案。

 焦虑与宁静

 第一个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将军,南北战争的南军大将——李将军。

 在南北战争之前,李将军已经在美墨战争中一战成名,成为民族英雄,军中二号人物。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李一方面反黑奴——他是个南方的世家子弟,自己先把奴隶解放了;另一方面他的外祖父是华盛顿,他也坚定的反分裂。

 林肯一想这肯定是自己人啊。发出邀请,请他成为北方将领,一起打南方叛逆,解放黑奴。

 但李知道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州加入了南方阵营。他没法接受自己站在家乡人民的对面,做了一个非常牛逼的决定——为南方出战,保护自己家乡父老。

 4年大战下来,李打赢了很多战争,成为北军最头痛的将领之一,还获得了战神的称号。但种种原因之下,南方败局渐现。这时的美国面临一个问题,南方军事虽然失利,但是战斗意志还在,再打下去会发展成为一场漫长的全民游击战,让北方兄弟淹没在广阔的人民群众的海洋之中。

 ——血战4年的李将军却在这时选择了交剑投降,唯一条件是停止战争,善待士兵。

 历史学家说,他这个举动,至少让躲避了美国5年战乱。

 你没看错,右边这个器宇轩昂的才是投降的李将军,有木有很做自己!

 李的行为的确特立独行,恐怕没有一个人会说这是任性。整个美国都用最大的善意面对他,他被无罪赦免,脱下军装,当了大学校长,校门口立着他的雕像。

 ——这和做自己和任性有什么关系啊?

 我想说的是,任性和做自己的第一个区别,是发心。李将军无论是参战还是投降,都遵循一种古代骑士的原则,就是最大程度保护平民。他参军不想证明自己是个进步人士,投降也没有被自己的战神称号拖累。他所做的一切,都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

 你怎么知道和领导吵了几句,拍桌子离开是做自己还是任性?

 你怎么知道,顶着家里的反对,执意要去大城市试一试,是做自己还是任性?

 任性的人的内在话语是——让我证明给你看……你管不了我/看我有多酷。

 做自己的人的内在话语是——我不介意你怎么看,我按照自己的内心原则生活。

 做自己呼应的是内心的原则,而任性则是反应外界的以牙还牙。

 所以区分做自己和任性的第一个区别是:

 任性带来越来越大的焦虑,而做自己带来的是宁静,因为虽然不完美,你已经做了最好的选择。

 融合与冲动

 第二个方面来自心理学研究。

 从2006年开始,AI 领域研究大量关于“直觉”和“冲动”的区别——什么时候你是“追随我心”做自己,什么时候是“一怒之下”的任性?

 从表面上看,直觉和冲动这两种状态都是突如其来,又不时反复冒出来;他们都无法用逻辑解释,模模糊糊又不太清晰。他们都强烈的推动着行动。

 但在脑扫描之下,二者的激发的脑区有显著的区别——

 冲动主要产生在边缘系统,也就是你的情绪中枢,而且反应非常快,证明冲动基本上来自情绪。而直觉一般出现在连接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额叶眼眶面皮质(OFC),大概在你的眉心之下,直觉产生在长期接触这个事情之后的某一瞬间。

 简单来说,直觉是这样一个东西,你看到事物第一反应,往往是冲动(情绪),然后你冷静下来会吸收大量的信息(理智),在情绪和理智充分融合之后,突然超越逻辑冒出来的东西,叫做直觉。

 阿基米德那个关于皇冠的著名故事能够说明这点——阿基米德日夜思考如何计算皇冠的体积,在洗澡的时候还不停止。突然间,关于比重的想法映入他的大脑。这就是直觉。

 著名的苯分子结构的发明——化学家凯库勒梦见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然后写出来苯的首尾相连的化学公式,这都是日夜思考后突然涌现直觉。

 回到生活中来,面临一个新事物,如果你本身没有对于这个事情的深刻学习和体验,没有对于自己在这件事情里的来回痛苦反复,你大部分的反应,都是任性而已。

 从这个维度给出的关于是“做自己”还是“任性”的区分,似乎指向这个答案:做自己是一个人深度思考了理智,充分体验了情绪,长期浸泡之后的选择。而任性似乎是仅凭短期感受做出反应。

 所以,关于是做自己还是任性的第二个检验标准,你可以试试看问自己这个问题:

 “假如1周后,我认真思考和体验了这个选择,我还会这么选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做自己的几率就大很多啦。

 你HOLD得住你的选择吗?

 第三个故事是我自己的人生体验。

 9年前,我面临一个选择——那时自己的老东家刚上市,我手里有一定的期权股票,在公司里有不错的基础和人脉,是个不错的发展架势。

 可我却想要离开英语讲台,创办新精英,做生涯的培训和咨询。我想:讲授“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远远比“学好习”重要。

 当然啦,父母、同事、朋友……他们都来劝我:

 “太任性了,即使不喜欢,也要先走到一个更高的平台,才走啊。”

 纠结了2天,最后还是走了,走上这段酸甜苦辣的路,今天,生涯界有了更好的样子。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确不是个好时机,等一等其实是更好的退出方式——我应该在原来公司做一段时间管理者,接受系统的培训;应该拢获更多的人脉资源;应该拿到更多的钱,这样生活也许会更好些……

 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

 因为所有这些,我要到好几年以后才懂,而当时的自己,就是那个水平吧。

 人们总是经历过一件事,学会了很多,明白了“觉得 ‘早知道那样……就好了’ 然后开始后悔” 是个多么荒谬的想法——因为如果没有这段经历,你就不会知道那样不好,如果你不知道那样不好,你还是会那么选的啊……

 人生是一所大学,你怎么能够学到大四毕业,然后要求退学费呢?

 所以我们说一切是最好的选择,不是说那个是完美的选择,而是说那已经是你当时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而接下来的这几年,我快乐的承担这个结果,没有抱怨自己,也没有求助家人,也没有把气撒给谁,自己选的方向,就重新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做自己和任性的最后一个区别,就是你是否能够而且乐于担当你自己的选择——能独立担当的任性,就是做自己。

 想起一个刚大学毕业,就非要和家里借钱东南亚自助游准备回来出旅游书成网红结果木有工作的朋友;

 一个已经25了对我抱怨“我好想出国学习音乐可是家里没有钱不支持”的朋友;

 ……

 ——你HOLD不住你的选择,那就是任性。

 所以下面是三个关于“做自己”的结论

 1、别管别人——别人永远觉得你任性。

 其实,从无论你怎么解释,别人总会把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和事情,叫做“任性”。等你成了,他们就说这是“做自己”——所以,别理别人怎么说。判断做自己还是任性,其实是你自己的功课。

 2、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能帮你想明白这事。

 你是想证明给别人看,还是真的遵从自己的原则?(意图)

 你是一时激动,还是经过至少一周的思考和体验才做的决定?(信息)

 假如做砸了,你是无怨无悔,还是想起来就后悔?你HOLD的住最坏结果吗?(能力)

 3、说真的,大部分都是任性——以大部分人的冲动程度,远远没有到开始做自己的水平。

 大部分的人,在重新检讨完自己的意图、信息和能力之后,都会发现这只是任性。

 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之所以难,是因为“自己”本身在不断的发展:

 一件事到底是欲望,还是追求?你也许只有获得或失去了才知道;

 一个目标到底是太高,还是太舒适?你也只有反复体验、不断咀嚼才分得清。

 就在这种来回纠结和困惑的过程中,人开始越来越理解自己,接纳自己和喜欢自己;基于自己的天赋和原则,以独立的个体的身份真正开始生活,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关于这个,有一个英文词特传神——“stretch”伸展。意思就是“以天赋为中心,向外不断伸展”。

 做自己是件挺难的事,但是每个人都说,是件值得的事。

81
83
0
33

相关资讯

  1. 1、人事面试时最爱问的8个问题1062
  2. 2、上司不会像老师一样对部下诲人不倦原因4079
  3. 3、面试季节,招聘专家传授“面经”3979
  4. 4、员工的抗拒心理如何化解654
  5. 5、面对客户的不良情绪,如何应对2670
  6. 6、在和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对方的名字2411
  7. 7、如何做好一份兼职家教工作863
  8. 8、你是否有“备”而来481
  9. 9、换位思考,理解对方4953
  10. 10、可以在校内兼职的工作3119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