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在回国奋斗数年后,对薪酬的满意度非常低,职业稳定性也偏低,而外企成了海归们跳槽时的首选。
薪酬与期望差距甚大
92%的受访者期待今年的调薪幅度不低于10%,但实际只有31%受访者达成预期。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仅有15.5%受访者对调薪幅度满意(含非常满意)。对薪酬的失望导致近六成受访者预期一年之内跳槽,薪酬、职业发展和福利成为影响受访者跳槽的前三大因素。
徐周(化名),28岁,在加拿大攻读酒店管理四年,2007年回国。因缺乏工作经验,仅凭学历难以进入国内酒店的核心部门,为尽快工作不再增加家庭负担,徐周放弃专业,进入一家商业地产外资企业市场部工作,年薪4万元。歪打正着的选择,令徐周进入目前中国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徐周在市场部工作3年后,跳槽去了另一家商业地产外企,从事招商工作。“做市场营销容易做到头,而商业地产的核心是招商。”出于这份判断,徐周选择跳槽转岗。此后又经历一次跳槽,徐周加入现在的公司,依然是一家外企,依然负责招商。
“当年刚回来没有优越感,只有学历没有经验。”徐周说,公司给他不少特殊机会,但不是因为他的海归身份,是因为英语流利,“总部领导层来上海视察由我陪同,也因此有机会接近老板,有机会表现。”
尽管目前的年薪比6年前的起薪已涨了4倍,但他对薪酬及今年的调薪幅度并不满意。“这家公司的特点就是薪酬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同时提供终身制合同、期权和分红,公司希望员工能随企业长期发展。”徐周暂无短期内跳槽的计划,吸引他暂时留下的原因,并非那些长期激励措施,而是公司提供的平台,能令他获得更多招商、运营方面的经验,在掌握这些经验前,徐周决定忽略这份偏低的薪酬。
79%受访者跳槽首选外企
79%受访者在跳槽时,倾向去外企工作,其中又以欧美独资企业为主。而最受海归青睐的前三大行业,依次是IT、金融和消费品行业。在海归扎堆的外资企业发展,其实海归也备感压力。
王秋(化名),32岁,在英国生活两年多,拿到经济管理硕士学位后,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留学生在当地很难找到工作。频繁碰壁后,王秋决定回国发展,但因全球经济不景气,她对回国找工作并无很高预期,也不坚持专业关联度。回国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成为一名财经记者,年薪12万元。4年后,王秋再次申请英国的学校,希望能重获充电机会,可惜校方发出的offer没有奖学金,正在犹豫去留之际,猎头为她带来一个转行的机会,成为一家外资零售企业的品牌经理。经过几轮面试后,王秋成功获得这份年薪40万元的工作,相对回国时的起薪,增长233%。王秋对此很满意,同时,换行能学习很多新事物,相当于充电,“我已过试用期,负责的项目刚开始成型,不论成败,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暂时不考虑跳槽。”王秋说。
不过,王秋说,假设未来要跳槽,她还是首选欧美企业。“我的工作是负责品牌建设、市场营销,欧美企业这方面意识强,工作时的沟通成本低,也有施展空间。另外,央企或大型民企也会考虑。”作为一名海归,她并没有什么在职场的特殊优越感,“身边很多没有海外求学、工作经验的人,英语非常棒,见识非常广,比我这个海归都强。而海归这个身份,只要攒点钱出去读书就能换来,所以这个身份不仅没能带来优越感,还因此觉得英语、见识不及别人时,很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