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全民玩海鲜“吃播”,渔民年收入因此涨10倍

小镇全民玩海鲜“吃播”,渔民年收入因此涨10倍_兼职服务_网络钟点工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赣榆区,有一个叫海头镇的地方,它东临黄海,是一个传统捕鱼大村,大约有10万人口。

根据“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数据,2018年快手播放量Top10乡镇,连云港市的海头镇以一年播放量165亿次位列第一,而排名第二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金华市横店镇,播放量为106亿。到底是什么样的小镇能稳稳超过自带表演光环的横店?带着这个疑问,《中国企业家》记者来到了海头。

人在海头,打开短视频电商APP页面,离你100米到1000米,几乎都是卖海鲜的,而模式无外乎就是各种花式吃海鲜:爆头(吃八爪鱼的头)、一口吃掉一大把竹节蛏、在海鲜上淋芥末、让鲍鱼跳舞……

靠着这种新型卖海鲜的方式,海头镇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子: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三子是海头公认的短视频卖海鲜第一人。打开三子的个人页面,第一条视频拍摄的日期为2015年2月11日。那是一条由多个图片组成的小视频,背景音乐为《红日》,在这里,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说不定火了呢?赣榆海头渔民。

现在,他确实火了,确切地说,是有钱了。他有近50万的粉丝,在禁渔期(5月1日到9月15日)的销售淡季,每天也能卖个200单。早年做渔民时候,每年能*个5到6万,现在翻了10倍不止。

三子以前是个渔民,用他自己的话说,干起卖海鲜完全是个人爱好。他喜欢拍小视频,出海打渔的时候就拍点自己的渔民生活发到网上,“以前我拍了视频就发发百度贴吧,后来有了快手就玩快手。”

“当时我一点想法都没有,别人问我这海鲜卖不卖,我说不卖。后来询问的人越来越多,我才觉得这是个商机。”

现在的三子,有房有车有存款,去年成了家。据他的同学王二说,三子的岳父还是其铁粉,“去年我结婚的时候,外地来了很多老铁,大家都是朋友。”据三子介绍,他的粉丝用户比较稳定,很多人从2015年开始就看他的视频。

三子自认为口才好,是与生俱来的段子手,他的“吃播”风格相对于海头目前许多博出位的网红,温和许多。

“每个人的路线不一样,现在的人都喜欢简单一点、接地气的,太浮夸的,会看腻的。”三子说。

王二:一年吃了50多万元的海鲜

王二是三子的同学,早年他是开大货车运海鲜的。2015年的一天,王二在码头看到已经做起海鲜生意的三子,正好开车顺道捎上他,就是那次车上的谈话,改变了王二以后的生活轨迹。

当时的王二每月要还一万多货车的贷款,还得支付两个司机的工资。听完了同学三子的“经商”实践后,王二也动了心,心想:这么简单就能*到钱?于是他决定试试。

一开始,所有人都不支持他,迫于经济压力,他的老婆只能选择去湖北打工,并且跟老板提前预支了6个月的工资,一共是两万块钱——一万块钱留给王二“创业”,一万块钱给刚刚3个月大的娃买奶粉。

王二对老婆说:“给我两个月时间,要是做起来了,我就亲自去把你接回来。”2015年6月2号,他发布了第一个短视频,回忆当时的场景,王二笑道:“就随便找个东西做支架放手机,拿个海螺就是吃,什么都不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二就把两万块钱打到老婆账户上,并且开着朋友的面包车,把在外打工的老婆接回了家。

现在的王二,距离2015年胖了30斤,拥有超过114.4万的粉丝,他还是“全网第一个八爪鱼爆头”(表演吃八爪鱼的头)的人。

目前王二的海鲜生意,有白班晚班各两个客服,每组客服有大约50部手机,按照一部手机微信可以添加5000人来算,他在微信上就有25万的目标客户。

这还不算在短视频电商上直接下单的。禁渔期的淡季,一天至少能*2000块钱。从中秋节一直到春节的旺季,一天净利润能过万,去年的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一年具体能*多少钱,王二没说,他只是说去年一年吃了50多万元的海鲜,还是进货价。

“吃这么多海鲜不会感到厌烦吗?”《中国企业家》记者问道。

“没办法,吃恶心了,也有不想干了的时候,有一次没处理好售后,直播前又跟老婆生了点气,直播下来后,我把客服的手机全摔了。”谈到对未来的计划,王二说以后更倾向做实业,已经在做海鲜养殖,在和河南的几个超市谈合作。

王二直播的节奏控制得很好,偶尔要高喊一嗓子振奋一下。采访当天,他做了一场大虾秒杀活动,每多一笔订单,手机里就会弹出一个声音,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全是财富的声音。王二对直播间的广大粉丝说:“我就喜欢这个声音。”

一场直播下来,他说涨了169个粉儿,“现在竞争对手太多了,去年好的时候,一天能涨5、6千(粉丝)。”直播结束后,已经夜里10点多,他说还有朋友找吃饭,每天差不多都要1点多睡觉。

小李:夹缝中的“中部网红”

小李的网名叫“当潮海鲜”,意为早上出海晚上归。他的粉丝数为73.6万,在海头镇,按照这个数量,属于中部网红(百万以上的属于头部网红)。2017年他开始“入行”,按时间算属于第二批网红(2015年开始的为第一批,例如三子和王二;2018年以后的为第三批)。

小李是有代表性的,也是海头的大多数之一:在高红利的时候入局,模仿成功的模式,坚持做下来,拥有几十万的粉丝。他们拍摄的段子也很相似:坐在渔船上,煮上一锅海鲜,“海鲜熟了,开吃!老铁,给个双击行不行?”

初次见小李,看上去他有点疲惫,跟手机里那个幽默耍宝的渔民形象反差较大。

他笑称自己是双向性格,“昨天去浙江了,很晚才回来,睡到中午才起床。昨晚的直播都是老婆帮忙做的。”

小李是1988年生人,18岁开始做渔民给别人打工,20岁拥有自己的渔船,是一个有着十年海上渔民经历的本地人。2017年的时候,他看到身边很多人玩快手卖海鲜都*到了钱,还是渔民的他抱着玩玩的心态也想试试。第一次拍摄是在海上,内容是捕了皮皮虾煮着吃,“很激动,话都不会说,反正也不花钱,当时不过当成副业,就是玩玩。”后来,小李上了热门,有了两万多的粉丝,“网红”成了他的全职工作,还把老婆“拉下了水”。

小李所在的村叫海脐村,这里的房子大多是二层小楼,小李说二楼用来睡觉,一楼用来工作。家里的一角放着两个用于放置商品的大冰柜。

《中国企业家》记者到他家参观的时候,工人正在打包当天要发走的包裹。由于天气热,海鲜冻货只能发顺丰。

小李的一天大概是这样过的:每天睡到近中午起床,然后吃一顿正经的午饭——吃完午饭就要开始看看订单、查查库存货物,接下来要打包——到了傍晚5点多的时候拍视频段子备用——晚上9点~0点直播。平时空闲的时候还要联系一下货源,想想段子怎么创新,处理一些棘手的售后问题。

采访间隙,客服就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听起来有东北口音的老铁抱怨观看直播时被小李媳妇拉黑了,“哎呀,看不着你直播我睡不好觉啊。”小李解释了一下,又把他拉进来,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小李只有一个客服,每天工作的时间是中午12点到晚上0点。

小李的弟弟也是做这行的,与小李家只隔一条河。

打包好的货物,顺丰师傅过来搬上车运走。“我们现在都不按件收费,按车收。”师傅说。

小李偶尔也要看看“竞争对手”的视频。

到了傍晚5点多,小李要去自己的船上拍段子。这些段子并不是天天都会拍摄,有时会一次拍好几条,以备每天都有视频内容可发布,目的是保持粉丝黏性。因为现在处于禁渔期,拍段子用的海鲜只能去市场买。小李的朋友小詹帮助他忙前忙后。今天的海鲜加上小料等就近300元。

渔船是小李私人的,换了身渔民衣服,小李把锅和海鲜先冲刷干净,然后准备酱油醋和料酒,以及青红椒等小料。

一切摆放齐全后,小李和小詹要商量一下怎么摆放海鲜以及主吃哪几款“海鲜”,接下来迅速进入状态,“3、2、1”,“我来教你吃大虾,你来给我点双击,我差的是大虾吗?我差的是双击”。

吃了约三分之一海鲜,拍了六七个段子。至于剩下的海鲜,“一般就是给我爸妈送去”。

晚饭前,小李的母亲带着小李的女儿过来转转,小李和弟弟各有两个女儿,全部由父母帮忙照看,“有一个女儿上了幼儿园,还有一个才两岁,平时也没时间照顾,有时候我们吃饭也要去我爸妈那”。

晚饭开餐时间接近8点半,但小李并不上桌,因为一会儿直播要现场烹饪现场吃,他担心吃了晚饭影响“发挥”。

直播马上开始了,小李的老婆帮他准备好葱、姜、蒜、辣椒等小料,还有一个锅,一瓶啤酒。今天要卖什么,小李已经想好了。

《中国企业家》记者离开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多,小李还在边吃海鲜边卖货。直播间偶尔有人跟他砍价,他会有点不耐烦。他说夜里一般2点睡觉,老婆比他睡的还晚。关于是否还愿意这样继续做下去,小李回答:“愿意,比光做渔民强多了。”

有一千个网红,

就有四千个人在为他们服务

据海头镇海前村的周书记透露,2017年,仅海头镇的一个海前村,村民通过线上卖海鲜的营业额,保守估计有2.3亿元。周书记还强调,在海头做线上生意,假如有一千个网红,就有四千个人在为他们服务,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

恺骐食品加工厂就是在2017年应运而生。

当时短视频平台还不能直接添加购物车下单,但是这个加工厂的老板仲崇庆嗅到了电商的商机。

从有想法到开始建厂,仲崇庆只用了7天时间,目前他的厂子主要加工海鲜熟食和海苔等成品,去年的销售额大约是2000万。在禁渔期间,恺骐食品加工厂主要销售海苔,而海苔销量的70%都是通过直播卖出去的,就在采访前几天,海头的头部网红彩云就在厂子里进行了一场直播,半小时卖了近1000单,一单是22盒海苔。

从这里出来,路上看到很多的泡沫加工厂和冷冻厂。在夏季,冰块和泡沫箱的需求量非常大。

物流车随处可见。早年在海头,顺丰只有很小的几家门店,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顺丰2017年在这里的营业额约1.6亿。后来京东物流也在海头拓展版图,占据了半壁江山。

做海鲜批发的王虎现在更忙了,他原来在世界500强夏普工作过,目前是为网红提供货源的经销商。“现在做我们这行的越来越多,利润点越来越低,只能靠走量。”

王虎从全国各地进货,什么产品质量好、新奇有特点、价格有优势,他就会关注,他还去过上海的进出口博览会,海头本地的货大概只占三分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经销商引领了网红卖什么,我们是货的源头。”

王虎的店开在海头电商产业园区内,这里免费提供场地给网红做直播。

当地政府会不定期提供培训课程,希望更多人参与进来。海前村的周书记表示海头将建设电商产业园2期,把冷链、运输都规范化。

苏鲁海鲜市场,是海头当地较大的海鲜批发市场,《中国企业家》记者询问了一个海鲜批发商,他说:“现在是夏季,海鲜容易坏,到了冬季,网红拿货能占到我们总销量的70%。”

在海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东北人上快手是吹牛,我们海头人上快手就是卖货。即便是离海头8公里左右的赣榆县,也没有几个直播卖海鲜的,更别说其他沿海小镇。

王二说,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卖海鲜。周书记说,很难统计(多少人在做直播和短视频),门槛太低,谁都可以做。不管怎样,海头人凭借靠海的优势,借着直播和短视频电商的风口,模仿成功的模式,一些人坚持下来,年收入百万、甚至千万,也有人中途退场,黯然离开。等到9月份,禁渔期解除,那里又将是一场关于财富、关于海鲜的狂欢。

56
95
0
40

相关资讯

  1. 1、职场新人应对自己提出“零缺陷”要求4956
  2. 2、做一个职场圆滑老实人2244
  3. 3、初入职场,你会是“出头鸟”吗?3605
  4. 4、2020年北京农展招聘会(地址及举办时间)(3月14至15日)4942
  5. 5、当幸福来敲门时,职场上的机会你抓住了多少?1426
  6. 6、从美国热门硕士学位看职业前景2358
  7. 7、你不仅是管理者,更应是胜任者1241
  8. 8、解密面试考官心理4584
  9. 9、人大商学院MBA职场经验分享之“走近企业高管”855
  10. 10、中国养老困局:人活着,钱没了!930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