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讲述的是,"魔都"上海四个情投意合,却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孩,不断在职场和生活之间转换角色,经历着友情、爱情以及亲情的考验。
作为"奢侈品控"的郭敬明,及其由奢侈品拼出的那个"小时代",引发了年轻男女对美好未来的想象。《小时代》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备受注目的商业营销外,还有一个极易被忽视的原因:郭敬明通过镜头讲述了一个充满个性、有关梦想的职场故事。
《小时代》上映有多久,应运而生的口水混战就有多久,而伴随着粉丝忠诚度与批判责任感的刻意彰显,"战火"蔓延也逐渐升级,愈演愈烈。
小时代,演绎成了电影界的一桩大事件。就像郭敬明所说,可能没有人会比他更了解这个年龄层的观众想看到什么。拥趸众多的郭导,又给90后们,这些或苦苦挣扎的学生,或初入职场的新人,高调地上了一课。
尽管批评者紧紧抓住电影里大气、奢华的布景和服装、黄浦江边的美景、现代感的写字楼、简约高端的公寓等诸多元素不放,直指90后这一代人太过浮夸的生活理念,但90后们显然不接受这一批评,他们认为这一帮"中老年人"的价值观已经过时。
过于自负、锋芒毕露、目的性强、难以沟通,是"职场新人"的通病。90后表现得尤为明显。
影片中,既有从一个小助理,摸爬滚打,磨掉棱角并最终成功的林萧;也有表面光鲜亮丽,背后却凄惨无比的顾里。
90后90后进入职场,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自身定位,遵循职场规则。你可以有梦想,但也必须尊重企业文化,融入团队氛围,才能在职场中不掉队。林萧,即是如此。
"小时代"下的90后,有着什么样的事业观
《小时代》中代表的新一代更多的是90后这一群体。这一群体较为年轻,思想更加独立,有着自己对事物独特的看法。但涉世未深,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和经验。
他们在职场中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新鲜想法与创意,但实际能力与经验又有所欠缺。这两者结合,一个活生生的90后职场新人形象便诞生了。他们思维天马行空,想法却不见得有很高的可行性;他们思想独立自主,相处中却往往和同事们格格不入;他们渴望精致生活,却往往好高骛远,错估了自己的能力。
而该电影所展现的奢华的生活方式,又与处于而立之年的70、80后们相去甚远。70、80后正处于成家立业期,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较大,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不再是时尚而浪漫的美好幻想,而是脚踏实地、务实的态度。他们在对待生活和职场方面,表现得相对成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又能得到什么。他们对待职场工作、人际关系、生活消费往往也更加理性,更加实际。
有人说,现在的人都太现实。的确,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追求其他的东西。但《小时代》中宣扬的却是一种拜金、奢侈的生活方式。一些90后受到电影或小说的影响,也开始热衷于这种生活方式,这无疑拉高了他们对工作的收入预期。自己的能力并不出众,却要求公司的条件如何如何,自己的待遇如何如何,这样的要求显然对于他们自己的职业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不仅如此,这种拜金的价值观使得这些90后职场新人更加自我和物化。他们一味坚持自身的想法,而不去顾及这是否会影响他人;对于工作,他们也只是当成一种赚钱谋生、从而达到"精致生活"的手段,而不是当成一种追求和事业。这种事业观显然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90后职场新人安慰过后还需“落地”
《小时代》里除了奢华的场景,一些关于职场的描写也引起了90后的关注。剧中的"职场硬糖"Kitty,一个完美诠释职场女性生存法则的范例应该值得90后"职场新人"学习。已在职场上处于中层位置的Kitty ,做事讲究手腕和效率,举止冷静而又得体,能把上司的每一个决定完美地执行。
而现实生活中,90后"职场新人"的状态却并非如此。这种心理落差,也正是《小时代》所营造的现实需求。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思维敏捷,个性鲜明,突出自我。当然,也可以说他们富有理想又易脱离实际、热爱生活又易因受挫而悲观失望、思维活跃却容易偏激、自我意识强又难以对自己客观准确地定位。
职场与校园不同,职场有职场的规则。初入职场,没有任何职场经验的90后,可以在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感悟,职场中,中庸之道也是生存法则,但理性与情感达到统一,还需要90后更多地进行职场磨练。
如今的职场,由于用人单位体制以及系统的不断健全,个体能够起到的作用逐渐减弱,团队的作用不断突出,对于那些强调自我的职场新人会不断地通过实践甚至碰壁意识到协作中的重要性,这个过程也正是他们改掉缺点,走向成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