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大学生毕业就业难、择业心态不正确等问题总是被频频报道,并且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749万人,比2014年的727万人增加了22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更加加剧了大学生在“就业难”、“择业挑”的种种舆论。
毕业生的增长与就业难不是正比关系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到了2012年,录取685万人,考生915万。录取比例75%。从这些数据来看,大学生在社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社会发展却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在社会层面占主导地位。因此,就业难只是个伪命题。
部分企业设槛 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通道
当前,有一些企业在招聘时,要求有社会经验,这显然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推卸,凭什么别人培养出来的人员给你用?因此,这部分企业在这一点存在着观念的差异。但是事实证明:一个稳固发展中的企业,中层以上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大学生。因此,部分企业设槛,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通道。
“铁饭碗”不再是大学生的菜
在70年、80年代很多人尤其是农村人上大学就是改变命运,能够端上铁饭碗,未来几年将是90后主天下的时代,铁饭碗已经不是他们心慕力追的对象了,他们有着独立的个性,对待事物总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不瞻前顾后,不面面俱到,不左右逢源。即使有的家长给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他们却不甘安于现状,偏偏要“我的未来我做主”,这种现象如果也归于就业难就太过勉强了吧。
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顾虑父母的感受
大家都知道,家长们培养孩子都有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从入托开始,就不惜精力、财力培养孩子,希望他们成为八面玲珑的天才,正因为如此,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工作时首先要顾及父母的感受,要挑一个父母认为体面的、不吃苦的、拿工资高的工作。结果,社会舆论又给他们扣上了一顶“好高骛远、怕苦怕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帽子。择业的“挑剔”无疑又成为了他们就业难的“罪证”。
大学生就业真的不难 只需一点点时间
当大学生毕业后,会在父母的期望中,努力的找那份所谓父母觉得“称心如意”的工作。当事非人愿,父母接受了现实,放开对他们的束缚以后,他们自然会按着自己的意愿去打拼,其实他们特别能吃苦,而且遇到事情总能去想办法,在工作中总是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企业中的中流砥柱。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真的不难,只是需要一点点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