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德纲在评价他的某个徒弟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我这里你得认清了自己的本质,是花生米就是花生米,你在我这里炒了一盘宫保鸡丁,你能卖上三十块钱,那是我这个鸡丁的作用。你自己出去了,你就是一盘炸花生米。
不深究这段话是否客观翔实,是否有悖于主流思想的点拨,人在做事时,需要有一个推波助澜的“内容”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某件事情,甚至使我们做的某件事情得以升华(做的超乎预期的好)。那么这个“内容”的掌握,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今天我们着重讲一下内在原因。
最好的节奏不是最快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
我曾经注意观察过银行柜员的点钞手法,发现哪怕是同一家银行,同一个网点教出来的点钞技艺都有些微的不同之处。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作为点钞者所运用的点钞手段都是非常娴熟,具备相当效率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除了掌握基础性运作的方法之外,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利于自己应用的工作手法来提高自己的效率。
那么为什么我不主张各位单纯的追求“快行动”呢?因为快了,容易乱,一乱就容易出错。我上面所说的“具备相当效率”是针对我们本身而言的,这就好比我们在参与某种竞速性质的竞赛时,第一名的考核标准绝不仅仅是快,更是“准”。不准,瞎弄一起反倒是耽误了正事,对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困难,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定时不定量,设立“工作时间”以及“缓冲区”将精力集中于处理工作事物
番茄时间管理法想必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即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处理要处理的工作内容,在平时生活中不使用该方法。以达到专时专用的管理目的。其实番茄管理法很不错,但是后来我通过多方取证,发现这个方法中有一些情况无法适应于所有的工作要求。
设立工作时间缓冲区的目的,一是为了对于突发事件的打断,能够有一个更合适的情绪缓冲带(谁都不喜欢自己工作的时候被人打断)。第二是为了把碎片时间通过缓冲区间来进行更为有效的衔接。
比如我们设立30分钟的集中工作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认真完成工作,工作时间结束了,休息5分钟左右,继而循环至某一时间节点(比如午休或者下班)。遇到突发情况,放下工作后再工作之前,给自己休息5分钟的时间,然后把剩余时间的工作完成(同时我建议设立追偿机制,比如还有10分钟就工作结束了,突然工作被打断,然后回归工作状态之后休息5分钟,同时增加10分钟工作量)
我们在旧有的时间管理模式上加入缓冲带,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发状况,并且设立的追偿机制也能促使我们心中以完成工作为第一要义这个想法得到积极的处理。
与阻碍工作的坏习惯隔离,进入戒断期可以适当进行精神上的转移
还是举例说事,比如减肥,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是运动+少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少食这块很多人管不住嘴,那么管不住嘴怎么办?面对阻碍工作的坏习惯,打断和禁止两个方法一定要学会配合使用。
晚上饿了,饿到了精神上的极限(这是第一层防线)被突破,吃一点减肥餐(第一层防线的补偿)。仍旧不行,选择睡眠或者改变目前生理状态的事情(第二层防线的再补偿)。
绝对有效吗?不一定,因为如果减肥真是这么容易的事情,那么铺天盖地的减肥食品和运动诊疗机构就不会如此的盛行于世。改掉坏习惯,除了意志上抱有最为积极的认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选对合理的方法。“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盲目的与自身产生的戒断反应对抗,除非阁下是超人坚毅之徒,否则真的很难获得持之以恒的成功。
最好的方法我认为是替代,用一种利于自己生存的方法,来替代不利于自己生存的习惯。
提升工作效率的三步走,总结起来说就是“认清现状,掌握方法,剔出劣习。”本文中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办法,如果您有意与我讨论,可以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