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招聘场所,我们有时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模样的应聘者坐在招聘方的面前应试,在其身后或旁边则站着一至二人,他们时而抢插几句,时而对应聘者耳语几句,却忽略了此刻招聘方已露出的不快之色。
记者在了解后方才得知他们中有的是家长,而有的则是老师。据向有关在场设摊招聘的企业领导咨询,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一旦遇到此类情况,不管这些学生简历上或是当场表现得如何精彩,在最后评定时都会大打折扣。
上述求职情况,分析下来大体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学生相当优秀,不管是从学业上,还是从个人素质方面。按道理讲他们在求职时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向对他们极为关注的师长们此刻却非常关心,倒印证了那句“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古话。而另一种情况的学生则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表,于是从主观上希望有一个后盾和依靠,于是,应聘会倒有点成了家长会。
当场面试,不仅是对学生学历及能力的检测与认定,更能反映一个初涉职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应聘时,单位想看到的是不掺水分。用人单位在与应聘者相互交流中,其一言一行都会决定他们的择业成功率。
而一旦师长们进入了这样的场合,招聘方将会认为该应聘者的独立能力不强,同时也会给应聘者造成一种依赖心理,从而不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最终将会适得其反。因此,应聘者去应聘时,应婉言谢绝有此要求的师长们,自己单枪匹马,这也是自己初次步入社会、接触社会的一次机会。
其实不管你是上述何种类型的应聘者,只要你准备充分,充满信心,在应聘前对自己欲应聘的单位及职位作一了解,抛却胆怯心理,把自己与用人单位放到同一起跑线上。试想,现今的招聘会的性质本来就是“双选”,不要惧怕单位看不上你,相反有时即使有单位相中了你,但你从个人的发展角度,觉得它并不是你理想中的发展天地,你甚至可以回绝该单位、打消它的一厢情愿。
所以在应聘时,只要你权衡了自己的份量、适合干何种工作,再去应聘,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一次有可能不成功,但还有下次应聘机会,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颗积极向上、勇往直前、遇事不惊、处事不乱的择业心态。
在对待自己子女及学生就业问题上,不能仅仅把陪他们去招聘现场看作唯一帮他们的途径,而应该多渠道对他们进行引导,从而让他们在就业时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