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的创业史

王中军的创业史_兼职服务_搬家服务

2005年,他参与投资的《可可西里》不但拿下了600万元票房收入,而且摘取了"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和《功夫》,再加上买断的香港电影《大事件》,2004年华谊兄弟4部影片的合计票房收入达到3.2亿元,占到全国华语票房收入的33%。

他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幕后策划者。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他还投资了《手机》、《寻枪》、《大腕》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如今,他创立的公司目前位居中国500强第359位、娱乐传媒业的第一名。

他就是王中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不折不扣的画痴

王中军儿时的梦想是当艺术家。虽然终究没有遂了心愿,小时候的王中军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画痴"。

1960年,王中军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童年给予王中军更多的记忆是不断变化的家。由于父亲属于野战部队,就决定了不能够像别的家庭那样长期安定在某个地方,上面一道命令下来,王中军一家就得离开。在王中军上学以前,全家已经在张家口、义县和保定各地来回搬迁多次,最后终于在北京南口安定了下来。

初中没有毕业即参军入伍,没有上过正规的高中和大学,16岁入伍后,就成为了一个尖子"侦察兵"。复原后到国家物资总局当了一名保卫干事。80年代中期,王中军辞去了铁饭碗,做了两年职业设计师、摄影师。辞职两年后,一年能挣到30万。几年之间,王中军就成为当时北京先富起来的人。1987年,王中军就有了他的第一部车-天津大发面包车。

事业干得有声有色,王中军的名声在业界也渐渐大了起来。不久,没费多少工夫,王中军应聘到了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当部门经理,最后自己承包了这家公司,当起了总经理。这就是他和弟弟后来成立的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的雏形。

在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做广告部经理,虽然没有干出什么成绩,但是王中军开始隐约觉得广告这路挺适合自己的。但是他还觉得自己的生活缺点儿什么东西。他是个有梦想的人,富庶的生活,远远不能满足他。回想起来,16岁时,理想是当一名排长;等当上了排长,正赶上恢复高考,他的理想变成进大学;大学毕业后,如今干个体,虽然也不错,可没有理想的生活,好像没有了追求,他还渴望那种有梦的感觉,好像永远都在不停地追求。

我要创建一个公司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兴起了一股出国的狂潮,一些人抱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梦想纷纷出国镀金,很多国内学子精英都去了海外,王中军身边的朋友也不乏其人。看着别人都一个个出国了,将近而立之年的王中军也不甘落后:去美国,看看去!既然在国内自己混得还不错,美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想太多,1989年秋天,29岁的王中军卖了车,带着妻子一起去了美国。

从王中军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第一个是拿到学位,第二个是要在1993年12月之前,攒够10万美元。为了达到目标,王中军在美国的五年几乎都是在学习和打工中度过的。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了他,那就是"Iwillorganizeacompany."(我要创建一个公司)。

在美国呆了五年,什么苦都尝遍了。学习之余,他拼命打工,工作主要是送外卖。

送外卖时,凡是周末,一定要打工13小时,有时竟然连续工作16小时。回到家必须先休息半个小时,才有气力去洗澡。那时,5美元以上的鞋没买过,衣服经常穿一周才换一次。

由于勤奋,王中军最多一天能挣到100美元。五年下来,他积攒了10万美元。1994年,在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之后,他怀揣在美国赚到的10万美元,回到北京,开始进军广告业。

王中军1994年2月10日回到北京,而5月16日公司就注册已经开业,王中军的效率高得惊人。

当时,王中军的公司里招了30多个人,初步计算,减去房租,他带回的10万美元只够发半年的工资。他们的办公场所是国际饭店,租了一个套房,每次开会时,窗台上就坐满一圈人。房租肯定是不小的一笔开销。即使这样,王中军在公司的开业宣传上也毫不吝啬,一出手就在《北京晚报》刊登了通栏广告。

既然开业,大好事,自然少不了一番庆祝。王中军的做法更加独特,和员工一起开了一个西式Party,还叫了Pizza,并且买了红酒,这可是相当新潮的做法。冲着这些,员工们觉得这老板确实不一般,见识广,顿时信心增强了很多倍,干劲十足。

觥筹交错之后,就到了见真功夫的时候。门面工程王中军做足了,是到动真格吃苦的时候,王中军更是丝毫都不含糊。

任何企业的起步阶段都会有一个困难的时期,王中军的广告公司也不例外。就看着钱哗哗地往外出,没进的地儿。职工那边不能省,王中军就从自己身上下工夫。为了节省开支,每天早上,王中军骑着自行车到地铁口,锁好车,然后坐地铁,到建国门下车,再去公司。

每天,员工都会看到王中军精神抖擞地来上班,谁也不会想到老板其实是骑自行车来的,俨然是和他们一样的打工仔。至今回想起来,王中军都觉得有些滑稽。

此外,公司成立后,王中军还亲自上阵当老师,把员工们培训了一个星期,培训之后公司开始运转。

在美国给餐馆送外卖的时候,王中军经常会看到类似"MenuinNewYork"的一些册子,上面会罗列一些当地的美食之类的内容,看起来很方便也很有用。忽然有一天,王中军想到:公司何不做一份这样的小杂志呢?然后,王中军就派人去调查,当时的北京像这种风格和用途的小册子还真没有。王中军当即决定,公司就从做餐饮类小杂志开始,也就是后来的"MenuinBeijing"。

公司上下就开始收集餐饮类的广告,合集成《吃在北京》之类的册子。为了打开销售渠道和方便客户使用,王中军把这份杂志定位为直递形式,杂志都直接邮寄到驻华机构、外资企业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一开始,生意做得还差强人意,一页广告几千元人民币,算是小打小闹能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转。但没有过多久,餐馆尝到了甜头,竟然加大了广告投入,王中军取得了胜利,这种小册子让王中军赚了近100万,而且发展势头似乎越来越好。

而后不久,中国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使华谊广告立刻摆脱了困境,并一举奠定了在国内CI领域的地位。名利双收的这一单买卖,还让王中军先后接下了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等大单子。

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华谊兄弟一个小小的广告公司就完成了中国银行15000多个营业点的CI标准化设计,把中国银行的标志全部改成红标、黑字、白底。为其推广企业形象标准化、零售网点视觉形象标准化和信用卡标准化,最后做到了中国银行的广告综合代理。因为以前也没有人干过,所以预算做得比较高,利润很高,第一桶金就赚了几个亿。华谊兄弟广告公司一夜成名。顿时,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在CI这个领域家喻户晓。

年后,华谊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近年来,其实力已不输国内的其他4A广告公司。

投资电影,名利双收

依靠广告起家的王中军走上电影之路纯属偶然。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王中军有些心动。

很快,王中军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拍摄完成之后,仍然以广告为主业的王中军发挥了一下自己的特长,拿电视剧跟电视台换广告时段,这种轻松的合作方式马上为多家电视台愉快接受。《心理诊所》拍完后立即被凤凰卫视买走,之后全国多家电视台买走了播映权。

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的客户常常为寻找新的有效的媒体而着急,如果利用已准备播出的电视剧,往往不易掌控拍摄质量和播出时间,现在有了自己的电视剧,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插播广告很饱和,贴片广告也卖得很火,该片120秒的随片广告中,中国银行长城卡、高乐高等大客户成了这个创意的受益者,同时也成了该片强有力的支持者。

虽然观众的反馈没有王中军预想得热烈,但片子最终的销售额仍然达到了900多万元,利润是400多万,回报率高达90%左右,这主要归功于王中军巧妙地运用了影视广告。

尝到甜头的王中军一头扎进电影圈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12月18日,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王中军出任总裁。如今,华谊兄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电影公司,并在电影市场上演绎着资本化的进程。海外票房分成、多元化、重组、上市……在不知不觉中,华谊兄弟正改变着中国电影人传统的市场观。王中军的华谊兄弟共投拍电影十多部,在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创造了连续三年冠军的传奇神话。

从最初开办广告公司,到后来进入影视投资行业,对于自己的创业,王中军认为自己做事的风格简单而感性,看准一个行业就果断出手,很少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分析和考虑,凭着自己对艺术的喜爱和领悟,他对影视投资有着特别敏锐的嗅觉,华谊的成功即因为他最先发现了大陆地区最有商业价值的导演冯小刚。

与一些创业成功者不同的是,王中军身上特有的艺术家气质,让他即使有了今天的成就,依然显得简单而快乐。对于公司管理,王中军认为他只需要把握企业发展战略大局,管好关键的人事即可,其他事情放手交给别人去做,因此,他也有更多闲暇的时间体验自己的人生。

60
10
0
7

相关资讯

  1. 1、上下班都会开启什么模式2105
  2. 2、十种最容易失败的职场新人2680
  3. 3、面试顺利五个要点2047
  4. 4、16岁女孩应聘模特被骗入夜总会,招聘骗局揭秘2315
  5. 5、招聘专家: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六大忌4910
  6. 6、网上兼职薪水日结的有哪些?577
  7. 7、对待离职员工的态度,暴露了领导的层次4777
  8. 8、不要“苦劳”要“功劳”4376
  9. 9、企业培养兼职培训员方法及误区576
  10. 10、职场充电从哪里起步272
全部评论(0)
我也有话说
0
收藏
点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