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两位对职业规划怎么看?人生是可以设计的吗?
张建国:我觉得职业规划是必须的。就像人类学不学哲学这个疑问一样,没有哲学的话照样吃住行,但是就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彬彬:尹岩三十九岁的时候辞职,去了印度。接着就开了个瑜伽馆,还找了个教瑜伽的老师当她的丈夫。这个人生是你所推崇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所能设计的吗?
徐小平:每一个选择都是设计的,只不过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临时的。
尹岩:我觉得人生中,短期目标可以设计,中期、长期不能设计。因为毕竟你二十岁的时候对人生的看法和思维方式与四十岁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我总不能二十岁把我六十岁给设计了。
徐小平:这是个重大话题,让我假装严肃地说,人生设计,首先是一个人生目标的设定。无论做什么,基础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人文精神、道德品德,这些东西你得具备。许多偶然因素可能会使得你最终的职业和一生的道路有某种偶然性,但是这个偶然性埋藏在必然之中。
尹岩:如果更直观讲的话,你人生的各个阶段,可能是不同的积木造型,但是最基本的木头,是要不断准备好的。不同在于你具体在怎么搭,比如是做洋楼、做别墅,还是做马棚、做农场。
徐小平:经常有人问我,说徐老师马上要高考了,我的孩子读什么专业好?我说十八岁的孩子不要给他设计,为什么呢?他到了大学四年级自然而然知道,但是我学习要好、人品要好、我要有理想、我要帮助别人。最终一块块积木搭成好了以后,把它推倒重来,我们依然能够修建不同形状的房子。好的建材可以做厨房,也可以做办公室嘛,那么好的人才,其实他干什么都可以。所以所谓人生设计只不过是带有职业目标的一种教育设计、教育规划而已。你在读专升本、读硕士、读博士的时候,或者留学时,你的目的是什么?三年五年以后你拿到学位能干什么?社会需要你干吗?你得把这个问题想清楚,这样才不至于成为"海待",不至于专升本找不到工作,或者学历越高、读书越多,结果越贫穷,知识越丰富却在社会上越无能。
彬彬:大家对这个概念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点,就是大家都认为有规划一定要比没规划好。既然所谓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是复杂的话题,我们干脆把它解构,分成二十、三十、四十,三个阶段,来看看每个阶段一个职业人可能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