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商业决定,都是一次对于未来的预判。关于未来,有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也有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些人从商业价值出发,既有担当变革的勇气,也有探索未知的决心,还愿意与所有的人分享更美好的生活。如今,他们正走在这个时代的最前沿,是距离未来最近的人,也是创造未来的先行者。本刊与Jeep联合推出“以探索洞悉未来”专题,关注创新公司眼中的未来,敬请关注。
前段时间,《生命3.0》这本书在人工智能界引起了轰动,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的读后感是,人和机器怎么分工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对人本身的理解、对技术的理解。
他认为,人工智能和生命要结合在一块探讨,找到生命跟智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去理解的。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命运会如何?王小川觉得,最有可能发生的是机器帮助人类解决了一些不擅长、不喜欢、低级的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更希望的是人跟技术协同进化,我更愿意把技术看作是一种泛生命力,不是咱们讲的实体的复制,而是它自己跟人处于更和谐的状态,我现在对技术是有好感的,希望技术能够像生命一样成长起来,跟人在自然中形成完整的整体,就像今天看到的空气、树木、草或者其他动物一样的,跟我们形成更大的生态圈,这是我希望看到的未来。”
搜狗未来在AI
过去十五年,王小川对于未来的预见能力,在以下三件事上得到了印证。
“第一件事是,组建搜狐研发中心,他带领12个清华奥赛集训队的大学兼职生只用了11个月就研发出了搜狗搜索引擎,形成了能力、动力都超强的技术团队,这是搜狗发家的地方,建立了技术的助推力;第二件事情是2006年搜狗推出了搜狗输入法,后来输入法成为了国民输入法,深受亿万网民喜爱,并被公认为中文信息化的重大突破;第三件事情是2008年,我们开始推出浏览器,发明的“输入法-浏览器-搜索”三级火箭模式,成为了搜索行业追赶破局的唯一成功模式。”他坦言,这是他创办搜狗以来做得最对的三件事。2017年11月9日,搜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赴美上市的AI第一股,市值达到50.96亿美元。
关于未来,他把重点放在了AI上。搜狗招股书中曾90次提到AI。继“三级火箭”模式后,人工智能成为搜狗押宝未来的主要业务之一。
为什么要做人工智能?王小川曾多次表示,从战略层面分析:“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力量是人工智能。全球科技界和市场的风向也进一步证实,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趋势。而人工智能桂冠上的明珠是对语言的处理,这是人工智能里最难突破也最有价值的部分。”
业务层面,搜狗一直将语言作为核心,对此王小川称,输入法本身帮用户打交道,搜索帮用户获取信息,搜狗一直以语言为核心,也已变成了搜狗的优势所在。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大势崛起的背景下,王小川并不认可所谓“搜狗转型AI”的说法,他称,搜索本身就是以AI为核心的——包括大数据、计算力、新的算法等,只不过是AI技术的加持下,新算法对语音图像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提到,搜狗具备人工智能基因,同时具备算法、数据、应用场景的支持。“在数据和应用场景两方面,搜狗凭借多年业务积累,拥有了大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搜狗移动搜索用户数5.45亿;搜狗输入法平均每日输入汉字900亿字,截止2018年9月底搜狗输入法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05亿,日均语音请求峰值达5亿。。”
如果说搜索业务是搜狗主要收入来源,以“语言”为核心的AI是其新的增长引擎。
2018年1月,搜狗发布了搭载机器翻译技术的智能硬件“搜狗翻译宝”与“搜狗录音翻译笔”,“搜狗翻译宝”是搜狗AI战略落地的首款硬件产品。王小川指出,搜狗升级最核心的点在于,让AI技术不只满足现有产品,而是有更多机会找出新物种,例如新的智能硬件等。
“我们信息时代讲的是跨越时间、空间甚至意识形态、思想的交流。之前做输入法,人的表达更信息化,做搜索引擎,全球的思考我能搜索到。搜狗本来干的活就是让信息流动起来。今天的机会是,这种流动不仅局限在母语中文上,而是让信息能够从中国流向全球,全球的信息流动到中国。包括我们做搜索引擎,今天能够用中文搜索全球的信息,用中文做阅读,这个是我认为国内公司需要做的事。我们是非常有使命地去做翻译这件事情的,我认为跟无人驾驶相比,它的性感点在对语言的使用。”王小川如此解释搜狗在AI翻译上的使命感。
人类会适应技术进步
11月12日,关于未来,关于人工智能,王小川与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余晨有一次精彩对话,以下是节选:
余晨: 前段时间,《生命3.0》这本书在人工智能界引起了轰动,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王小川: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家会特别担心机器一下子把人给取代了。对于人和机器怎么分工,这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对人本身的理解、对技术的理解。探讨人工智能和探讨生命要结合在一块,找到人和生命之间的或者生命跟智能之间的关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去理解的。
余晨: 现在人们对人工智能有两种观点,一派是以马斯克为代表,觉得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对人类生存产生威胁;另外一派是比较乐观的看法,以扎克伯格为代表,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科技,未来是造福人类的。这两大阵营,你会选哪个阵营,或者你认为问题本身是否问得不恰当?
王小川: 深度接触、理解他们的底层思考,马斯克是比较极端的。还有一个人是拍过《西部世界》的编剧诺兰,这个剧他是制片。我跟他们聊,他们想法悲观,就是很泛泛的,不仅对人工智能悲观,对整个技术也是很悲观的,觉得技术本身影响到人。
但我自己是站在偏更乐观的一方。人工智能到现在并不能说自己发展出思考,发展出创造性,在大数据当中去模仿人,这样的一种智能离人的创造力是很远的,没有任何挑战的问题。即便往后走,真的有创造性,但一个生命还是很远的,它自己没有对抗环境,让自己反脆弱的能力,所以我们不用认为机器会把人干掉,今天的技术离这样的预期还很远,没有找到具体路径,这是我们的一种想象。
余晨: 你认为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后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我们怎么去应对?
王小川: 技术的进步远远没有我们想得这么快,它可能需要更漫长的时间,需要一代人去努力。这种情况里,人类会适应这种事情。
我们关心的应该是中国跟美国竞争时,怎么让下一代能得到好的教育,在新的时代到来之后,我们的整体精神面貌得到提升,这是我们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做一些培训的方式的变化,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着眼于我们这代人直接被消灭掉了,我认为是把这两个问题搞混了。
余晨: 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比如像《生命3.0》讲的,他认为人工智能在美国今天的发展得益于60年代斯坦福的教育,你觉得面向未来几十年,我们下一代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更好,才真的不会被替代掉?
王小川: 中国以前的教育很大一部分优点是让我们去刷题,很多学生都是在素质教育里来回地刷题,得到了一种能力上的提升。刷题带来的记忆力提升或者对因果关系强的关联,很有可能正好是人工智能擅长的,人工智能今天的大数据就是刷题了,这可能对我们教育会有新的要求。
我认为未来倒推过来,以后人类存在两类工作,一类是做创造性的事情,这类事情是机器难以取代的。比如,真正的艺术或者其他思考性的事情,不是重复性的脑力输出,这件事情还有很大的空间。另一部分跟这个相关,但更直观,机器的代入感,不是躲在技术背后,机器干涉不了我的职业,而是帮助技术提升,帮助机器带来更大能力去做新的分工,这能力我不能躲,我躲之后,最后发现被其他国家侵占了这样的市场,所以既需要我们做一部分机器力所不能及的事,另外也要培养更多懂得操控机器的人,懂得让这种技术得到更快发展的人。
希望人工智能和人协同进化
余晨: 工业革命机器取代的是蓝领的工作,现在很多白领担心,技能性的工作,包括像律师、人力很多工作,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王小川: 举个例子,就像保姆,很难取代的。反而是不用真正用脑子重复做事的,可以取代掉。像我们搜狗最近刚刚跟新华社推出的AI合成主播,这次相当轰动,很多主持人或者媒体觉得自己可能会被变革掉。我们反复声明,现在的技术不是取代了主持人的创作能力、应变能力、提问和中间使气氛能够变得更好的能力,它只是取缔读稿子这件事情,稿子还是人写的,这个写的过程很有创作性,只是中间把读稿子的环节取代掉。读稿子算是白领工作吗?确实不是。
你的工作越有技术含量,越是来自于你的创造力和思考,机器就越难取代,在我们定义白领这个词的时候,中间也掺杂了好多定义不精确的东西。
余晨: 在你看来,未来几十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表现在什么地方?
王小川: 人工智能在今天称为数据智能,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带来了信息化这波浪潮,我们赶上了,因此在数据方面我们是足够充分的。
剩下的算法,原始算法研究就是不断地突破,不单单是中国,特别是美国。还好今天全球对知识是共享的,他们有这样一篇论文出来,这种知识转成论文,我们很快能够学习到,这里会有几个月的时间差,但还好我们能够跟上。
今天主流人工智能做应用的公司,做得不错的,你问他们底层的算法,我相信无一例外都是美国研发,我们现在也知道,在全球文明基础上发展我们自己的应用,我们基础的科研能力是不足的,这个环境没有大的变化时,我们可能是保持领先的。假设出现了文明发生新的形态,科研成果没有进入全球的共享,可能会带来非常大的灾难。
余晨: 在你看来,哪些领域能更新地用到人工智能?
王小川: 今天分成两大领域来看,一部分是基于数据产生商业智能,刚才提到的金融是最典型的,第一数据结构化,数据量最大,而且离钱最近,每一点人工智能的投入,这方面有直接的商业利益,在这里面,更多的商业,我们的企业在信息化之后,开始产生商业智能,这是大的领域,金融是第一条。
另外的方向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人机交互界面当中,尤其是感知当中,像图像、语音突破不了,因此会带来新的人机交互界面,有些需要人去感知这个世界的地方,机器可能会做取代。以前输入的时候,最早用的五笔输入法,今天开始走向语音,甚至走向表情肢体机器都能学会,机器更懂人,人用机器语言跟它沟通,最早用子弹打孔,到命令行,到今天机器仿人一样的人机交流。
余晨: 如果真的把意识研究清楚,有可能脑电波想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