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有一本创业类型的杂志采访我,对我有这么一段描述:
……
看着他繁重的工作、单薄的身体,不免有些为他担心。但事实证明,他可以,他的能力让他在多重身份的变化中游刃有余。
初到公司的林少波,听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温和改良,用中药而非用西药”。他如是说,如是做。并且成效明显。终究中药是不伤人的,还能把疾病根除。
“发脾气”三个字仿佛天生就与他没有太大的联系。在林少波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好脾气”的老板并不等同于“事事好说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老板。对于一个策划项目的实施,他并不要求员工一定要怎样,他能在最大限度内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帮助他们成长。对于建议的采纳与讨论,如果发现问题,他并非强硬地要求按照他的说法去做,而是摆明他的道理,说出改变的初衷,员工在明晓缘由,衡量利弊之后,自然愿意服从。
先是改改口号,然后改改工作时间,再慢慢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公司整体当中……日子一久,业绩有了,员工的整体风貌变了,团队也更加具有凝聚力了。
林少波的温和改良让他远离了苛刻的改革者,同时成功地收服了员工们的心。
的确如此,我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进入一家新企业至少要待三年,不要着急实施你的治理方案,而要采取循序渐进的中医疗法。
很多人到一家新公司上任后,就风风火火地搞改革,“新官上任三把火”没有错,但是有时要看怎么烧、烧多大,还要看风向适合不适合。关于这个,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说法更有趣。“新官上任三盆水”:一盆水冲头,保持头脑清醒;二盆水洗手,干干净净用权;三盆水泼脚,腿脚勤快干实事。
第一盆水是冲头。大凡一个人身临仕途升迁,除了感到责任加重的压力之外,可能还会有一点踌躇满志的感觉。这种情绪的“火星”,在奉承话盈耳、讨好者趋附的环境中,若不加警惕和抑制,就可能烧成“熊熊大火”,使人头脑发热,脾气大长,正确的价值观发生错位。所以上任之初,在头脑最易发热、自我评价最易失衡的时候,当头泼下一盆“冷水”,有利于头脑冷静,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盆水是洗手。走上领导岗位,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但权力从来就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办好事、实事,也可以为己谋利,搞歪事、邪事。关键是看握权的人头脑是否清醒,手是否干净。因此,在上任之初,就该加倍珍爱自己的双手,时时加以清洗,保持干净,不该伸手的事不伸,不该办的事不办,不该得的利不要。
第三盆水是泼脚。脚上穿着新鞋,用水一泼,岂不“掉价”?其实,有点生活经历的人都懂得,脚上如果穿着贵重的鞋子,就会怕磕着碰着,怕沾水沾泥,“贵足不踏贱地”,对风里去雨里钻,更是视为畏途,久而久之,为“鞋”所累,脚便变娇变懒了。“足下”功夫如何,事关“千里之行”的成败,不可小视。如今在上任之初,就索性泼上一脚水,很有点预先自警、未雨绸缪的清醒和矢志不骄、不畏艰苦的决然气度。
与这个“三盆水”类似,我曾经提出一个“总经理新解”:总是为员工谋福利,经常为老板分忧愁,理应为公司创利润。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定位,企业聘请你来,是想让你来改变、改进或改善现状,但不代表你可以全盘否定之前的所有东西。
不同的企业有着它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管理方式在里边。进入一家企业,你不能想着去否定它,也不是去说改造它。那应该去做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是融入它,而不是改变它,因为一个公司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经营这么久,肯定有它成功的地方。因此,如果你去对着老板说:你做了很多过去不应该做的,所以我要改变你,我要重塑你。那么,所有的老板肯定是都不会接受的。
如果企业快要破产了,确实请你来力挽狂澜,那么,就需要大刀阔斧改革。如果企业是良性运转的,就宜采用渐进式改良,喝汤药的中医疗法远比动手术的西医治法:渗透到企业内部,而不是强行攻入企业内部。
在我看来,民营企业一般来说实力不强,但也能生存下去,“动手术”的方式就不适合。如果自己不熟悉情况,没有被企业认同时就对企业“动手术”,企业的员工可能就会说你“只会动刀”。而“动手术”也意味着全面否定企业的现状,其实是一种浪费。而在外企,他们的管理很成熟,新的职业经理人进入则需要动手术才能改变。中国的民企更需要用中医的疗法来治病。
以渐进的方式,慢慢帮公司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模式。有的时候,温和地改进比强硬地改革具有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