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收集了几个典范的“最后5分钟失败案例”,作为反面教材,供大家鉴戒和参考:
一、八字没一撇就谈薪水
主角:Jim
身份:市场专员
网上有一些求职攻略会写到“首次面试不宜谈薪酬”,但做市场的Jim并不这样想。Jim认为如果双方薪酬有分歧,其它谈了也白谈,浪费彼此时光。于是Jim通常会在面试官最后问他有什么问题时,开门见山地问薪水情况。有时Jim甚至会在电话面试中就表明:“生活压力太大,不到XXXX元月薪我不考虑。”
Tips:面试是双方互相了解的过程,也是双方通过了解依照各自的准则进行薪酬会谈的进程。薪酬谈判胜利的条件之一:需要彼此了解明白。企业的前景、发展高度、福利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在面试中过早提出薪酬请求,反而会错失可谈的机会。另外,如果不是业内牛人的话,多站在企业角度思考一些问题,方能找到谈判的切入点。
二、高估自己
主角:Keira
身份:工作3年 总经理秘书
经由3年的磨难,Keira感到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技巧都有了明显进步,尤其是英语程度突飞猛进。当Keira在报纸上看到一家500强外企在招聘部门经理秘书时,认为以自己眼下的资格这个职位非她莫属。Keira在面试环节的前30分钟里表现得都算不错,然而却栽在了最后5分钟的“提问环节”上。
Keira最后5分钟的提问让面试官啼笑皆非。Keira问道:“我想提两个问题:一,据说贵公司遭遇金融风暴的打击较大,这一季度的财报不是很好,请问公司有什么对策?二,最近你们的竞争对手XX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推广新产品的市场运动,收效很不错,而你们的新产品却迟迟没有推出,请问贵公司在新产品推广上是怎么考虑的?”
面对Keira一脸傲气的样子,面试官很有礼貌地笑了笑,用公关辞令躲避了这些问题。Keira在面试之后感到很好,却始终都没接到对方公司的复试通知……
Tips:Keira面试的是部门经理秘书,只是一般的行政职位,并非总经理秘书,更不是董事会秘书,而Keira最后的提问姿势完全是站在高管或者媒体记者的态度上,自然令面试官哭笑不得。最后的面试提问环节,看似面试官给予求职者充足的提问空间,但面试官暗中考量的是,求职者的关注点跟兴致点是否在这份工作自身,对于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等是否认同。在其位谋其职,求职者不要高估自己;而“知彼”方能断定将来的职位和公司是否适合自己,也请不要挥霍了发问的机会。
三、最后一问“没问题”
主角:Alice
身份:应届毕业生
在经过一番严谨而又缓和的面试后,Alice总会听到面试官以一种看似随和而又礼貌的口吻向她提问:“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了,不知您还有没有其余问题呢?”每每此时,Alice总会条件反射地回答“没问题”。
Tips:最后一问回答好了可以给你加不少分。作为求职者,回答问题时既不能表现得太过于随意,更不能表现出过分热切和过分急切的心境,求职者应提前做好准备,在面试时随机应变、审时度势、恰当提问、理智回答。
最后5分钟如何博得面试官的好感:
以下是供你参考的几个提问问题:
1. 贵公司对这项职务人选的期待是什么?
2. 贵公司是否有正式或非正式培训?
3. 贵公司的升迁渠道如何?
4. 贵公司在国内外都设有分公司,未来是否有外派、轮调的机会?
5. 是否有资深的职员带领新人,并让新进者有施展的机会?
6. 贵公司强调的团队配合中,其它的成员的特点是怎样的?
7. 贵公司是否激励在职学习?对于在职深造的补贴措施如何?
8. (如果是在公司面试)是否能为我介绍一下工作环境,或者是否有机会参观一下贵公司?
另外,也有人在面试结束前会谦逊地求教面试官:你认为我今天的表现如何?录取的机率有多大?通常,这个问题也会让对方认为,你对这份工作抱有很大的信心;而你也可以试着从对方的回答中,约略猜想出自己成功的机率有多大,并作为下一次面试时表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