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处于“2时代”。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0%,涨幅扩大5.9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9.1%,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7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04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鲜果价格上涨39.1%,涨幅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7.0%,涨幅扩大5.9个百分点。上述两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1.22个百分点。鸡蛋、鸡肉、牛肉、羊肉和鲜菜价格涨幅在5.2%至11.4%之间。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在食品中,部分地区天气炎热、降水偏多,不利于鲜菜生产和储运,价格上涨2.6%。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供应稍紧,价格上涨7.8%。蛋鸡进入歇伏期,产蛋率下降,鸡蛋价格上涨5.0%。
而时令瓜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降6.2%,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
近日,鸡蛋、猪肉价格出现持续上涨,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有媒体称“火箭蛋”“高价猪”正卷土重来。
据商务部监测,7月末,我国肉类批发价格有所上涨,其中猪肉、牛肉批发价格分别为每公斤24.97元和57.48元,分别上涨1.9%和1.3%;羊肉批发价格为每公斤56.66元,与前一周基本持平。禽产品批发价格小幅上涨,其中鸡蛋、白条鸡价格分别为每公斤9.86元和16.79元,均上涨1.2%。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表示,夏季是肉类消费的淡季,预计猪肉的价格将保持平稳。前段时期猪肉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生猪的产量有所下降。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按照生猪的生产规律,从母猪怀孕、仔猪出生,到育肥猪出栏大约需要十个月的时间,去年10月,生猪基础产能下降,导致今年从6、7月份开始,生猪供应减少问题显现,价格持续上涨。
第三方监测平台“猪易数据”分析称,我国重点企业屠宰量整体震荡走低。一方面由于高温导致需求极度疲软,在肉价上涨之后,屠宰企业盈利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多有减量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南方局地猪源供应紧缺较明显,屠企收购压力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加。
对于近期持续上涨的蛋价,农业农村部监测分析称,除天气原因外,多重因素导致了目前鸡蛋价格的上涨。今年蛋鸡疫情比往年多发,鸡蛋产量减少。鸡蛋价格上涨,一部分养殖户持惜售的心理导致鸡蛋供应减少。此外,饲料价格上涨,鸡蛋生产成本有所增加。
唐珂表示,由于禽肉、鸡蛋、牛奶等畜禽产品产量增加,消费结构调整加快,加之进口猪肉及其制品数量也有所增长,肉类市场供给总体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表示,随着暑期出行增加,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上涨,均影响CPI环比上涨。而受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环比下降1.9%和2.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