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背景:2008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22.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4.2万人。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制约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尤其是就业总量矛盾和专业结构性矛盾,让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6月25日,记者走进省教育主管部门,走进高校,就高校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工科院校纷纷开“小文科”专业
“一些高校还没有真正落实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有些高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而是盲目追求大而全,综合性,甚至赶时髦一哄而上,设置了一些不强不特、趋同趋热的专业……”省教育厅厅长魏小鹏在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问题。
目前,全省不少工科学校纷纷开设了外语、文秘、新闻、管理类的“小文科”专业,有21所高校开设了法学类专业,39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18所学校开设体育类专业。IT类人才培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仅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布点数就达47个,许多高校还举办了各类IT人才培养学院。这些专业不仅在二本阶段开设,三本也开设,规模大,布点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用人单位不认可。
经济外语等专业需求量只有10%
多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显示,毕业生专业需求总量不平衡,存在着供需矛盾。经济、外语、文法类毕业生的市场需求量普遍不高,而毕业生人数往往又较多,造成这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2007年经济类毕业生占总数的10.65%,电气信息类占总数的26.95%,工商管理类占15.62%,三类专业毕业生合计占到全校毕业生总数的52.91%,而当年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是机械、材料、武器类等专业,但材料和武器类专业毕业生则很少。
从沈阳工业大学举办的多场2007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用人单位所需求的专业来看,电气、机械、材料等相关专业的需求量占需求总量的70%以上,而涉及经济、外语、文法等相关专业的需求量仅占需求总量的10%左右。
专业需求不平衡,所学专业成为影响就业率的主要原因。在2007届毕业生中,沈阳农业大学工科类毕业生签约率平均达到56.33%,市场营销、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动物科学等专业供不应求,而农科、理科、管理类毕业生签约率较低。
外语水平普遍不高影响就业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受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的影响,许多地区和用人单位将英语四级定为准入门槛。深圳富士康企业集团2007年两次组团到沈阳理工大学招聘毕业生,需求计划近万人,最终只签约76人。除了专业要求外,惟一的硬件要求是英语四级,可是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都难以满足这一要求。随着沈阳及大连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用人单位对第一外语为日语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需求量较大,但不少学校根本没有这类生源。沈阳理工大学在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时认为,学生外语水平不高或外语语种限制对毕业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2007年全校日语生源毕业生只有26人,计算机专业在招生时限招英语考生,根本没有日语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