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人际交流时,效果最好的往往是让对方自己领悟,戛然而止才能让人回味无穷,而和盘道出,大家便觉得稀松平常。
当其貌不扬的俞敏洪出现在某大学的礼堂中进行演讲的时候,欢迎他的是嘘声一片。何止是其貌不扬,简直是不修边幅。于是便有人直言不讳地提出问题:“俞老师,你是这样的丑,怎么还能取得成功?”
俞敏洪看了看提问的女生,笑道:“如果相貌丑的人不能成功,那么就不会有阿里巴巴的马云,因为谁要是认为马云好看,那就是审美有问题。但是相貌好的也会成功,比如百度的老总李彦宏,他就像是电影明星。所以两个人从来不坐在一起,因为经过对比,情况就格外的惨不忍睹,唯一的办法就是我坐在两人的中间,起个过渡的作用。”
俞敏洪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述外貌和成功没有关系,而是举出了两个成功人物作为例子。马云同李彦宏,一丑一美,尽管两个人在相貌上大相径庭,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两个人都是成功人士,这样让大家自己思索,答案便不言自明了,而且体会更加深刻。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对方去总结现象下的固有规律呢?
说大量相似且有结果的事情,让对方自己琢磨
聪明的人不会在同样的地方跌倒两次,但有的人往往会犯相同的错误。当我们在人际交流中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那么我们只能搜寻相似相仿的例子,而且这些例子已经有结果,让对方自己体会这样做的后果,如果对方还是执迷不悟,那就是他的问题了。
李欣是留美博士,有在国外工作的经验,高学历加上高能力,让他成为很多企业争相聘请的热门人才。选择了一番,李欣进入了一家著名的国企,期望自己可以大干一场。可是,过了一阵子,他竟然备遭冷遇,在单位几乎无事可做。这是他30多年人生经历中从没有过的,搞得一向自信的他十分崩溃。跟他比较好的一个同事和他说:“这毕竟不同于国外,你看×单位的×××,挺爱提意见的,这不走人了吗?还有上次那个总经理助理,不也是卷铺盖了吗?”
同事在委婉地提醒他:“你虽然很能干,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总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别人的错误,不仅对下属是这样,对平级的是这样,甚至对领导也是这样,所以别人都对你有意见,最好收敛一点,××是你的前车之鉴。”至于对方能领悟多少,就看他悟性了。
说表面问题,让对方总结问题的原因
汉语是这样界定“关系”的——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盘根错杂的关系,有的时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你向对方指出问题的弊端所在而不小心触动了“暗礁”,那么可以想见,你将引来更大的麻烦。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将问题阐述明白,唯一能用的方法就是说表面问题,让对方去总结问题的原因。
这个公司派系分明,总裁卸任,新总裁不明就里,总感觉有掣肘之感,便找到昔日总裁的得力干将,想问清楚事情的缘由。这位得力干将说:“我也有感觉,就说上次我找企划部做的案子吧,出了点儿小纰漏,企划部却不管,让设计部做。设计部说,不是他们设计部的,谁爱做谁做!”新总裁听出弦外之音,便开始大刀阔斧整顿起来。
这位得力干将可谓是“人精”一样的人物。这是一家家族制企业,也就是说,各个部门的领导都是昔日总裁的七大姑八大姨,谁都不能得罪,说话点到为止即可,让新总裁自己总结问题的原因。
只说表面现象,让对方总结现象代表什么
有的时候,话不便明说,如果你说:“嗨,老李,昨天看见你儿子跟一个小姑娘在街道上手牵手。”估计老李会说:“什么呀,那是我儿子和他表妹。”所以,很多情况下,你只能说一些表面现象,让对方总结这些表面现象代表着什么。
包小白特别疼爱儿子,到了什么地步呢?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有人跟他说他儿子读书不用功、不上进,包小白直接就跟对方爆发了肢体冲突。
老实说,包小白是太望子成龙心切了,他十分关心儿子的学习状况,只是听不得别人说儿子不好。这不,班主任来家访了,先说了一些寒暄的话,然后放慢语速说:“小包很上进,也很聪明,以后考上大学不成问题。但是……”包小白问怎么了。班主任继续说,“如果他能少逃课的话就更好了,或者上课少睡一点儿觉。不知道为什么,这孩子上课总是爱睡觉,每天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好像一夜没睡似的。”
等到班主任走后,包小白一问,儿子果真迷上了上网!包小白耐心地给儿子做起了思想工作。
如果班主任直接告知包小白,他儿子就是一“特困生”,八成是经常熬夜上网玩游戏,那很可能会激起包小白不满的情绪。
巧嘴小课堂
用相似相仿的事情让对方提起兴致,用有结果的事情暗示这件事情的结果,让对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