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那边,有一个用只用商业思维思考的政治人物,太平洋的这边,有一个用开放政治体系思考的商业人物——当任正非的思考超越了国境线,超越了商业的范畴,甚至超越了自己而上升到了人类前途的时候,我们除了实名佩服任正非之外,也没有别的什么好做的了。
5月21日上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深圳总部接受央视等媒体的圆桌采访,对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回应。比如面对挑战华为的应对措施、对美国公司的看法、华为的技术实力、华为的管理以及“不要煽动民族情绪”等。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是有一颗开放与包容的心,本身不会拒绝与美国公司做生意。但是面对禁令,华为也有勇气从容应对。“如果出现供应困难,华为也有备份”。此外,任正非也把美国政客与美国企业分开对待,表示:“大家要骂就骂美国政客,这件事不关美国企业什么事情。美国政客目前的做法低估了我们的力量”。
自1987年成立以来,华为已经走过32年风风雨雨。经历过过思科“外科手术式”诉讼攻击;也经历了内部分裂,“华为太子”李一男率部出走,成立港湾公司对抗华为;在智能手机兴起之际,华为又迎难而上,奋斗多年终于在智能终端领域杀出一片天。遇到“危机”的时候,华为似乎总是愈挫愈勇,正如尼采的那句话“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加强大”。或许,这次禁令风波,对华为是个挑战,可能也是一个机遇。
//
直面世界,“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
近日,受到美国禁令的华为站上了风口浪尖,各种回应、各种说法层出不穷。5月21日上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了媒体了圆桌采访,直面外界形形色色的声音。
在采访的一开始,任正非就表达了包容与开放的态度。他表示:“我们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苹果的生态很好,家人出国我还送他们苹果电脑,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爱华为手机”。
在此民族情绪高涨之际,很多公司都发文表示买手机、电脑只买华为的产品。任正非却表示,自己家人还在用苹果手机。对于任正非的此番表态,社交媒体、微博大v纷纷表示认可,好评如潮。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企业在依靠高度市场化的能力,在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家人喜欢苹果手机还是华为手机,是一种自由选择。若是强制家人使用华为手机,反而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任正非的表态,体现了他作为华为创始人的自信和格局。目前对华为有两种情绪,一种是鲜明的爱国注意支持华为,一种是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任正非则表示:“自己的小孩就是不爱华为,因为他爱苹果。余承东总说老板不为我们(华为手机)宣传,我们(管理层)制止他们(消费者业务部门)瞎喊口号,不要煽动民族情绪”。
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此外,任正非还把美国政客与美国企业分开来对待。他不仅不抵制美国企业,反而感谢美国企业在华为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贡献。其表示:“我们非常感谢美国企业,美国公司做出了无私的贡献,教会了我们怎么去走路,绝大部分顾问公司都是美国公司,IBM,埃森哲,大的零部件厂商给我们了很大的支持,特别是现在的危机时刻,体验了美国企业的良心,在半夜两三点中,一家美国企业打给我们,我感到了得道多助。大家要骂就骂美国政客,这件事不关美国企业什么事情。”
有微博网友评价称:把美国政客和美国企业分开,把政治和商业分开,把爱国和商品分开,把局部突破和全局差距分开,把愤怒和理智分开……满满都是智慧啊。
其实,任正非的底气、“智慧”与“格局”,与华为较为强大的研发能力与技术领先分不开。华为不仅在5G技术上世界领先,手机SOC也与高通的处理器性能不相上下,特别是手机拍照能力,更是牢牢占据了评测机构DxOMark榜首位置。
而开放与包容,是华为之所以强大的原因之一。比如华为手机领先的拍照能力,就与其芬兰团队的努力分不开。早在2016年,华为就在芬兰设立了研发中心,而研发中心的团队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相机解决方案。为此,华为在芬兰吸纳了大量人才,其中就包括曾经诺基亚影像团队的核心人物——Eero Salmelin。
发展芯片方面,华为也延续了开放与包容的思路。任正非表示:“过去的方针是砸钱,芯片光砸钱不行,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等。光靠一个国家恐怕不行,虽然中国人才济济,但还是要全球寻找人才。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抱这个世界,依靠全球创新?”
//
如何面对挑战?
//
华为的态度明确了,只反对美国政客,不反对美国企业,也不要煽动民族情绪,如此一来,华为的对立面几乎只有美国政客。不过,如何对面禁令,也是华为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表声明,正式将华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列入管制“实体名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
这意味着,华为很可能将无法从美国供应商手中获取核心半导体元器件以及美国供应商提供的各项软件服务。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都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华为也不例外。此次对华为的禁令,或将令华为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的供应商,对其供应链造成巨大冲击。
5月16日晚间,华为回应称,反对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的决定。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会对与华为合作的美国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美国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也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合作和互信。华为将尽快就此事寻求救济和解决方案,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响。
5月17日早间,一封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的致员工信在国内社交网络刷屏。他表示:“多年前,公司做出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一假设,海思开始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不过,国内外也有很多相关人士对华为的“备胎”产生质疑。比如方舟子就认为“备胎要是好用,何必等到破胎了再用”。
而在今日的采访中,任正非表示:“我们也能做美国芯片一样的芯片,但不等于说我们就不买了。我们不会轻易狭隘地排除美国芯片,要共同成长,但是如果出现供应困难的时候,我们有备份。我们在和平时期都是一半来自美国芯片,一半来自华为,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
对于方舟子的质疑,任总回应称:“动用备胎,体现了自主创新,但不想孤家寡人,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不能伤害朋友,方舟子可能不理解我们的战略”。
从上述访谈可以看出,任正非展示出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心态,一半自研,一半自外采购。现在的高科技行业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出于经济成本的考量,很多并非公司核心业务的零部件,完全没必要自研,这并不意味着自身没有研发能力。
5月21日清晨,海思招聘官方微信就发布了庞大的招聘计划。招聘岗位方向涵盖“芯片、软件、算法、研究、光器件和存储”等多个领域。招聘范围之广,令人错愕。要知道,半导体设计巨头们一般只精通一两个领域,比如英特尔精通逻辑芯片、三星精通存储芯片、赛灵思精通FPGA、德州仪器精通模拟芯片、skyworks精通射频芯片;而这一次,华为却是摆出了什么都玩的架势。
来源:海思招聘官方微信
从上图可以看出,华为不仅在积极招聘急需攻关的模拟芯片、射频芯片工程师,就连三星、东芝等日韩厂商擅长的存储芯片领域也广开招聘。
有趣的是,在华为4月份的誓师大会中,任正非还表示各大部门只许校招、不许社招,人员稀缺可以内部转岗。此次海思大肆开放社招的行为,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华为高层对海思的重视,以及公司战略方向的转变。
在华为内部,一直有“神终端、圣无线”的说法。这是因为无线部门和终端部门创收丰厚,因而年终奖金也特别丰厚。而海思,作为2012实验室的下属二级部门,工作强度不弱,收入却与两大创收部门差距甚远。面对此次禁令风波,海思或将迎来翻身的机会。
//
32年风雨路:管理为王,研发制胜
//
尽管华为多次正面回应了芯片问题、5G问题,很多业内人士还是对华为的技术实力表示质疑。这是因为半导体行业分工之细,难度之高,超乎很多人的想象。或许,华为真正强大的,不是其目前的技术实力,而是其超强的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深圳,彼时员工只有14人。起初,华为作为一家香港公司的代理,主要销售小型程控交换机。自成立伊始,华为就确立了自主研发的战略方向。1990年,华为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1992年,华为又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3年,在经历了数次研发和市场的告败后,上述产品终于推出,即华为大名鼎鼎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08机)。08机意味着华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技术积累,对国内通讯业发展都历史意义非凡。
然而,08机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当时的华为虽然赚了一点钱,但是面临巨额的研发投资,资金状况并不乐观。任正非为了筹措资金,甚至还借了高利贷,利息高达20%-30%。当时,任正非已经跟华为的干部们说了:“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08机的研发负责人,正是23岁的李一男,当时研究生刚毕业不久。任正非能把关乎公司生死存亡的重任交给李一男,对其的信任可见一斑。08机研发成功后,李一男由于贡献突出,被提拔为华为中央研究部总裁、华为总工程师,被外界称为“华为太子”。
没想到,这个被任正非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却成了华为最大的敌人。2000年底,李一男从着从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赴北京创办港湾网络,成为华为代理商。不久后,李一男从华为挖走大量研发人员,于2001年推出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产品,港湾从华为的代理商变成竞争对手。
为了与港湾网络竞争,任正非不惜在华为成立“打港办”。该部门专门负责和港湾抢单子,甚至有的单子港湾已经拿下来了,“打港办”会找到招标的公司,跟他说这个项目华为不收钱了,免费给你做。在华为的强烈打击下,港湾最后逐渐衰落并于2006年被华为收购。
内部分裂的危机还没解决的时候,外在强敌却席卷而来。2003年1月,思科向位于美国德州东部的马歇尔镇联邦法院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思科对外界宣称,这是思科成立17年来的首次主动诉讼。而思科传奇CEO钱伯斯更是简洁明了地表示“华为是最大的竞争对手”。
最终,华为与思科和解,代价却是丢失了数通市场。彼时,华为在数通领域已经持续8年投入、形成了1000多人的研发队伍,有足够的工程技术能力、人员配置和管理系统来支持大规模、复杂的路由器项目。
在数通领域的受挫,令华为集中力量主攻运营商设备市场,最终超越爱立信成为该领域老大。而曾经的运营商设备市场巨头北电、阿尔卡特、朗讯、西门子,则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是消亡就是被并购。或许,若不是思科对华为遏制得早,数通领域与华为也难分高下。
华为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研发能力与产品竞争力,先后战胜港湾网络以及与思科和解,与其先进的管理水平分不开。而华为管理方面最大的老师,则是IBM。1993年至1997年,IBM花费5年时间,耗资80多亿美元裁掉15万名员工,成功令企业起死回生。IBM的成功,引起了任正非的兴趣。
1998年,华为耗资40亿元引入了最先进的IBM管理模式。为此,IBM派了100位资深顾问入驻华为,这些顾问个个都是在IBM作过研发项目的资深经理。IBM资深项目经理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华为年轻的项目经理实施IPD流程。
在IBM的帮助下,华为成功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任正非也加速推动了《华为基本法》的出台。没有管理,技术和人才无法形成合力,一整套超越个人因素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美式管理与中式艰苦奋斗,令华为在国际竞争中无往不利。对此,任正非在5月21日的采访中,也表达了对IBM的感谢。
可能,正是华为学到了美国技术与美式管理的精髓,才导致了美国政客对华为的警惕。要是国内有10个、100个华为,那么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领域赶超美国也未必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