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就业指标: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完成了年度目标的66.8%;31个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四个月低于5%。但迄今为止,调查失业率数据并未公布,为了更好的跟踪就业状况,可以从其他六项相关指标入手考察。具体如下:
第一个指标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会对当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设定目标值,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其中之一。2011-2013年预期目标为900万人,2014-2016年提升至1000万人,2017年进一步提升至1100万人,侧面反映政府对今年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实际新增就业人数通常在1300万人左右,明显高于预期目标。从每月数据看,新增就业人数主要集中于上半年。从今年的情况看,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进一步看,就业人数增加主要集中1-4月份,5月份新增就业人数与上年持平,6月份较上年回落6万人。
第二个指标是求人倍率
该指标是劳动力市场在一个统计周期内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反应一个统计周期内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理论上看,当求人倍率大于1,说明职位供过于求;如果求人倍率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的绝对值可能难以准确反映供求状况,这是因为,求职人数除了失业者之外,还包括在职但正在寻求换工作的人,同时求职者(或者雇主)在找到工作(或找到雇员)时未进行申报。事实上,我国的求人倍率近年来一直高于1,显然与经济回落态势并不符合。同时,我们观察到求人倍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二季度末为年内低点,或跟毕业季求职人数上升有关;年末和一季度末数值相对较高,或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导致的求职人数下降有关。从近期走势来看,自2016年三季度以来,求人倍率均高于上年同期值,显示就业状况的改善。
第三个指标是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与收入增速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减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本身有趋势性下移的可能,但在短期供给端的影响可以忽略。从近期表现看,今年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增速显著回升,同时收入增速基本企稳;今年二季度外出务工人数增速有所回落。
第四个指标是PMI从业人员指数
作为PMI指标的分项,PMI从业人员指数是公布最早的就业指标。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PMI从业人员指数持续回升,直至2017年3月份达到高点,之后震荡回落。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标在2012年5月之后一直未超过50%。
第五组指标是城镇失业人数与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城镇失业人数为登记失业人数,而失业保险金也未覆盖全部劳动者,因此这两项指标可能低估了实际失业人数,其变化趋势可能更具参考意义。从近期走势看,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两项指标均有所回落。但两项指标更新较慢,目前二季度数据尚未公布。
第六组指标是人社部调查数据
具体是指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提供的调查数据《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这一数据的特点在于,提供了用人需求行业占比。虽然各个季度有所变化,但用人需求占比相对较高的基本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租赁与商务服务、建筑业等,其中制造业占比接近1/3。从近期变化看,主要行业用工需求在2016年基本是同比缩减,但在下半年跌幅有所收窄;今年一季度,用工需求明显改善,需求占比较大的制造业、租赁与商务服务同比增速转正,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同比跌幅显著收窄。该数据的缺陷在于更新较慢,目前二季度数据尚未公布。
总结而言,从上述几个指标看,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就业状况有所好转,今年一季度可能是就业形势最为乐观的时间窗口。但从目前可获得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增速、PMI从业人员指数等指标看,二季度就业形势可能有所反复,总体来说,今年上半年就业状况和形势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