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尽一切明星光环,沦为寻常的共享单车所倡导的出行方式,也真正开枝散叶。从满布钢筋水泥森林的一二线城市,共享单车的踪迹穿过山河,甚至来到四川盆地的某个小县城。
行业创立之初就面临的问题在下沉之后尤为突出——人为的恶意占有、倒卖、破坏,已成为共享单车的日常。
北京五环外,有人将100多辆单车割断锁拉到河北贩卖;东北锦州,投放自行车时须提前申请警方保护;在四川中部,有一条河每天都能捡到崭新的自行车……
仅2018年一年,哈啰单车全国300多个城市累计拆掉私锁36万把,重量超过540吨。这意味着,每十几辆哈啰单车中,就有一辆曾被上过私锁。
而作为这一系列无耻的大型行为艺术的亲历者,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耐着性子忍受对方的谩骂,却很少对对方还以厌恶或敌意,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如果没有这些行为,就没有我们运维存在的价值。”
虎嗅选取了共享单车下沉的三个典型区域——四川中部某县、辽宁锦州、北京五环外,跟当地的运维大哥聊了聊,以一线人员的口述形式,还原几段共享单车下沉的荒诞故事。
四川中部某县:“怎么就碍着你们出租车了”
讲述者:王宏,四川人,四川某县运维经理,工作1年。
我们县投放的单车数比大城市少很多,2019年3月份才开始,总共投放1000辆。6月中旬,县城举办公益骑行活动的那天,我和同事遭到出租车司机的围堵。
当天早上8点半,现场刚准备好,突然来了很多出租车,司机们情绪激动,他们推倒了原本整齐摆放的车辆,还喊着“不要在这儿摆”。到10点,事态已经很严重,现场聚集了大概三四十位司机,他们用出租车围堵现场,周围交通一度瘫痪。
我在现场维持秩序,还出示了证件,对方根本不看,也不让同事扶车子,还骂人“锤子”。当地志愿者和市民主动跟司机解释:“共享单车跟你们并不冲突啊,怎么碍着你们出租车的事了。”司机们却不领情:“你不开出租车你不清楚,我们今天就要围在这里,就是要把这个事情搞大!”
实在没办法,我只好报警。在警察的指挥下,出租车和三轮车逐渐撤离现场,附近的交通也恢复通行。
其实活动前一天晚上,就有出租车来警告过。当时我和7个同事在调度车辆,五六辆车租车开过来,让我们挪到郊区去,“不要把车放在这个地方”。
可活动筹备很久了,场地也在相关部门报备获批,但他们不听解释,态度非常强硬,为避免冲突,我把车从场地撤下,在凌晨三点的时候,又重新运回。
两次被出租车司机围堵,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但我觉得这是误解。在投放前,我们做过用户调研,当地的用户反馈是,路程超出1.5公里,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坐出租车,“连电瓶车的使用半径都在一两公里以内。”不过自从滴滴进来后,当地人的确更喜欢比较规范的网约车。
共享单车下沉到城市化程度有限的县城,很多人认为丧失了原有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可投放单车5个月的后台数据显示,我们县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很旺盛。
事实上,县城的交通方式很少,公交线路十几条,覆盖不到的盲区太多了。以往人们中长途出行只有打车,短途出行靠走路。共享单车的进入,恰好补充县城的公共交通缺失,还可以扩大人们平时活动的半径。我发现,现在周末骑车出去游玩的人多了,很多人骑着单车在县郊附近溜达,野餐。
共享单车在县里的受欢迎程度出人意料,用户也自发成为粉丝,现在已经有三个粉丝群。他们会自发做单车周边,印带有单车Logo的衣服,闲暇之余主动组织志愿者寻找失联车。
但与此同时,破坏行为也从未断绝过。
从重庆“骑”到了四川
在小县城,共享单车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有人总想着占便宜、图方便。后台的移动轨迹显示,一些车辆在两点之间疯狂来往,明显是把车藏家里自用;有人总爱把小孩放车筐,提醒后立马改正,但下次骑车依然再犯……
我们偶尔还会遇到一些奇葩。我还管着五个县的运维,去年投放了某个县城,单车刚到没多久,就有两辆被拉到大马路烧了。同事闻讯赶到现场,车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只能从一些零部件辨认出是共享单车。警方的调查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是一个醉酒老汉干的。
今年5月,后台显示又出麻烦了:一辆单车被异常挪动,运行轨迹诡异,挪动距离也特别风骚,竟从重庆市区跑到了200多公里开外的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
我们最终在达州大竹县的高速出口拦住这辆“跑路的单车”,拉它的人是位长途大货车司机。这司机特意挑了辆崭新的车,想拉回大竹给家里用,但没想到走这么远还有人追。堵到他时,他一脸的无辜:“唉,我真不知道我们大竹也有哈啰单车。早知道不拉了。”
私占情况实在太普遍了,共享单车要承受的还有人们没有来由的泄愤。
今年4月,我在一条靠近小河的马路边调度车辆,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提起单车就扔到河里。我告诉他我是运维人员,并警告他,扔车行为已被录了视频,没法狡辩。他很慌张地向我道歉:“对不起,我情绪不好,不该把车扔河里。”
四川的水系发达,县城的小河流尤其多,单车一旦在水里泡久了,零件全部需要更换,损失较大。所幸,这辆单车只是更换了部分零件。
这些人不止会把共享单车丢进小河,还会扔进大河甚至江里。
7月末,后台总显示有车定位在一条大河里,安装在车锁的定位器,每隔一段时间往后台发送的位置,都显示在这条河里。夏季河水本就在汛期,扔到大河里容易被冲走。幸亏车被扔在河边,陷得还不是特别深,才捞得上来。
投河处附近就有一个单车停放点,每天晚上停十几辆。警方调取监控发现是同一个人作案。这个人一连几天晚上,先把车骑出一段距离,到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再扔河里。
相比起自然损耗,恶意破坏单车还是占少数的,这一现象与大城市无异。但稍有不同的是,县城的人相对单纯实在,喜欢以“有用”或“没用”来判断一个新事物的价值。让他们接受共享单车并合规使用,总需要一个过程。
辽宁锦州:“车再不拉走就动手”
讲述者:李海,辽宁人,锦州市运维,工作1年半。
自从做了单车运维,我受到了不少谩骂和白眼,但我心大,不会在意。共享单车能从一二线大城市下沉到锦州这样的四线城市,我觉得这份工作的价值已经大于很多职业了。
锦州是个自然环境与硬件设施都适合共享单车发展的城市。气候适宜,一年中三季适合骑车;道路平坦宽阔,有专门的自行车车道。可共享单车来锦州,历经曲折,现在前路渺茫。
今年6月,我们开始试运营,投放500辆单车。一周下来,日均骑行次数为6次,很受市民欢迎。
投放500辆车的当晚,不知从哪儿冒出二十多辆出租车,司机围着我问“干哈啊”,甚至当场打电话给信访局举报。不久,我就接到政府暂停运营的通知,没有人给到具体的停运原因是什么。
其实投放单车前,我去锦州当地的道路交通运输局和城管局做报备,一直没有人理。我说要在锦州做车辆运营,询问具体的运营方式,对车的数量要求之类的问题,两个部门都表示没人负责这块。
接到暂停通知前,造车工厂已经发了货,我在锦州城郊找了一仓库,打算把车放在里面,等政府允许再投放。没想到单车刚运到仓库,又被闻讯赶来的出租车大哥围住了。
这次,来了一百来辆出租车,一百多号人用出租车围住大卡车和正在卸车的我们,人不让动,车不让走。我解释车只是放这里,并不打算投放。他们并不听,一边骂着一边喊着“从哪来回哪去”。
锦州的出租车向来强势,有司机一直威胁“再不拉走就动手”,也有人喊“把你们几个(运维人员)扔到河里”。警察赶过来维持现场秩序时,他们还当着警察的面骂我们。
在锦州这样的小城市,大家的出行和生活方式都相对固定。这里的出租车司机年龄普遍较大,都在四五十岁左右,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不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开出租可能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作,所以更看重,也更警惕外来事物。
但共享单车的骑行路程一般在1~2公里之间,哈啰用户的每单平均路程为1.6公里,跟出租车的用户群体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围堵的司机被警察驱散了,单车也被拉到城管仓库暂存,我也接到通知,需要回收车辆,办理营业执照。但我把材料准备齐全去办的时候,监管局拒绝办理,说市里面开会不允许给共享单车办理营业执照。
现阶段出租车司机群体的抵触情绪很大,公司只能尽量避免冲突。可即使暂停运营,出租车司机还是对共享单车抱有敌意。
前段时间,一个出租车司机把一辆单车拉到胡同里砸了,被市民全程拍摄视频放到网上。因为在网上引起很多关注,锦州公安局主动介入,把砸车的人给抓了,拘留15天,罚款1000元。但到现在,我们还没能接触到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具体情况、砸车动机之类的。
目前,共享单车的投放运营,在各地没有统一的标准。全国不同城市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主管单位不一样,办理的流程也不一样。锦州的困难在于,用户呼声高,合法途径却闭塞——主管部门是谁?怎样取得合法身份?都是问号。
粪坑里找回失联车
接到暂停通知后,我的工作也变成了回收车辆。
6月中旬,我和同事开始回收单车。单车投放数量少,而且分散在锦州城的各个角落,因此寻找困难较大。到7月,500辆单车还余200辆没找到。
运维人员在楼道里找到单车。来源:虎嗅
一般情况,车子会被藏在楼道、个人车库、地下室,甚至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我们5个运维人员把一个小区的每一层楼都翻一遍,有时能找到一两辆,但大多数情况,一辆都找不到。
前段时间,我到一个失联车辆的定位点找车,跑遍所有楼层都没找到,点击响铃却听到微弱的响声。循着声音去,在四楼一户人家的家里。
敲了很久,一个女生开了门,单车就放在一进门的客厅里。那小区是个没电梯的老小区,她竟然从一楼扛到了四楼。她告诉我,她正在读大学,因为外面车太少,怕被别人骑走,就抬到家里自己用。
我经常会在路上看到有人骑没车锁的车,但凡我们问“这车在哪找到的,为什么没有车锁”,对方都会回一句“捡的”。
有次晚上我正在回收单车,发现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骑着一辆没有锁的单车,我向他表明工作人员的身份,他表示这车是捡的,“你要的话就给你”,他把车放下后撒腿就跑。这辆单车除车锁没了,二维码也被抠掉了,明显是私占,怪不得他要跑。
部分私占用户会愧疚道歉并配合还车,但运维的日常也常遇到一些蛮横不讲理,任凭你说就不还车的人。
有一次,我们找一辆定位显示就在附近的单车,很久没找到,于是联系最后一次骑车的用户,询问位置。用户说“就放那了”,然后挂断。最终,我们在用户的车库里找到单车,但他说,“这车是我骑来的,明天还要骑,你不能拿走。”侵占还拒绝还车,真是让人气愤,但我也没办法,唯有报警。
相比起城市,周边的村镇能找到的大多数是扔到房顶的锁,失联车早已不见踪影。
7月,我去城郊找车,后台显示村子有两辆车,我转遍村子没找到,就挨家挨户询问。最终,找到一位见过单车的村民,他印象中车锁已经被破坏了。戏剧性的一幕来了,正当我们准备离开村子时,同事去村民家借用厕所,结果在粪坑里发现两个车锁。
最终,在40度的高温下,我们把车锁从粪坑里钩上来了。这算回收成功吗?
现在,找回完好的车是一件非常幸运又几乎不可能的事。在剩下200辆的失联中,找到只有十几辆被砸掉车锁的单车和50多把车锁。
即便是我说的还算“完好”的车子,大多数车座、车锁已被破坏。车座有被拿刀划坏的,有在上面挖个洞的,也有用刀刻了字的。说实话我特别不理解:一辆车放这儿,你可以选择骑或者不骑,为什么要带着工具去破坏呢?
我觉得破坏行为和几线城市没啥关系。我在沈阳做运维时,破坏情况和锦州这个四线城市没什么区别,每一个城市都有高素质和低素质的人,他们组成了城市的好和不好的一面。
不好的一面的表现当然也包括出租车司机对共享单车的误解或抵制。四五线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没有大城市发达,市民的出行主要依靠私家车小轿车、摩托车或电动车,共享单车在锦州这样的小城市,只是为出行多提供一个选项。
没有共享单车,锦州交通也不会怎样,但有了之后大家更方便,仅此而已。
北京五环外:“我在8栋楼里找到11辆车”
讲述者:周磊,河北人,北京昌平区运维,工作1年。
我也没想到,做单车运维要面对这么多人性恶的一面,但我上一份工作是二手车,也见得不少,所以不会有太大的感慨。
我负责的区域在北京五环外,就是拼多多逆袭的地方。这里的共享单车,最容易受损的首先是车锁,其次是车座,车筐排第三。这里面,绝大部分是人为破坏的。
今年7月,我在城郊村工人临时居住的简易篷找到一辆车,车锁已经被砸坏了。当时系统显示有四辆车在这里失联,我按了用于寻车的响铃功能后,找到一把锁。编号显示分离的车和锁不属于同一辆车,说明有两辆车被破坏。
现场有一个做饭的厨子,锁就在她做饭的锅旁边,我问她车是哪里来的,她说不知道,我再问,她就开始骂。后来我又找到4辆破坏的车,两把锁。
本来我就很生气了,但更生气的是,准备走的时候,一个工人骑着辆没锁的单车大摇大摆回来了,那时正好是中午饭点,不久又回来一个人,骑着的车车况和前面的一模一样,我就把这个人拦下来了。
我问他,“你知道这个车子是私有财产吗?”他不吭声。”我又问,“你知道骑这个车子需要付费吗?”他还不吭声。那人态度特别横,一直说车是他捡的,也不承认锁是他弄坏的。
我给他看我的证件,要拿走车,他说“这个不能证明你的身份”,也拒绝还车。当时我气得肚子都疼,就直接报警了。之后警察带我们去派出所做笔录,他被拘了几天。
100块钱能买三辆车
工地这种地方的私占情况很多,但本质不过是占便宜,我见过性质更恶劣的是倒卖单车。
5月,后台出现一个反常情况,100多辆北京的车定位在河北廊坊。超区现象很常见,一般车辆比较分散,但这次聚集到廊坊一个地方,很奇怪。
我们找到廊坊,发现有人骑着被损坏的车。那个人说自己有6辆车,100块钱买3辆,买车的地方大概有百十来辆。因为是花钱买的,他拒绝把车还给我们。
根据买车人的线索,我们找到卖车的地方。
那是廊坊与北京交界的城郊村,一百多辆单车排放在一个普通农户家的院子里,车锁已全被锯掉。准备进去的时候,有人刚买完车正推着往外走,同事用手机录了视频,以防遇到冲突情况说不清。但院子里正在买卖的3个人走过来,其中一个直接把拍视频的手机打在地上。
“我看没有人要,就拿回家来自己来骑,我骑这么长时间没有人找我要,那就是别人丢的,那我要了就是我的。”卖车人狡辩,是在路边捡的。我们交涉过程中,对方态度很强硬,对几个同事推搡谩骂,我们只好报警。
恶意私占甚至买卖是极少发生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私占发生在普通用户间,一般上私锁,撕掉或刮花二维码后,就变成自用自行车。
2018年8月,系统显示房山一个小区失联的车超过20辆,我在小区转了很久没找到,最终在爬了8栋33层的楼后,找出11辆失联车,这些车无一例外全部被安装了私锁。
更早些的时候,我在房山发现一两百辆单车二维码被刮坏,正在换的时候一个穿着地铁工作服的人迅速打开一辆车骑走了。之后又走出来几个人,嘴里念叨着“这个是我的,这个是你的”。我刚走过去车子全部打开了,我问其中一个人,码已经坏了你怎么开的,对方说把号背下来了。
我和同事调查发现,这些人住在离这里3公里的地方,早起没车,就私占共享单车。这批单车一共300多辆,二维码几乎全被他们破坏了。我去他们住的小区里,基本上没有一辆车有二维码。后来公司加派人,不间断地巡逻一周才有改观。
再见已被肢解
惦记整辆车的不说,还有惦记零部件的。
一个月前,我在路上看到一个人骑着一山地车,车座异常眼熟。正好是红绿灯路口,我仔细一瞧,山地车的后座上写着“哈啰单车”。
去年我休假去秦皇岛,看到的场景更夸张。沙滩边放着一排4座脚蹬游船,全部都安的是我们单车的车座。
自用还有个理由,但最不能忍的是恶意破坏,比如把四五十辆排得整整齐齐的车链子全部割断,或者划烂车座之类。
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草丛里躺着一辆车,草丛的护栏很高,我一个大男人把车抬出来都感觉挺费劲。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回家的路上,一辆车又躺在那个地方,我和前一天草丛里那辆的编号一对,竟然是同一辆车。
我真被惊呆了,因为眼前的这辆车已经被肢解了,车子前、后轱辘、车座和刹车都被分解,摆在草地上,我只能在心里暗骂。共享单车的有些零件是专用的工具,比如防盗的螺丝,如果没有专用工具,卸也只能是暴力拆卸。这辆车拿去维修,基本上等于部件全换一遍。
人为破坏已经成为单车损失的最大因素,拿车座来说,每天运回仓库维修的车,100辆里面大概7辆没有车座。
公司后台数据显示,五环外的违规现象明显比五环内的多,这可能和五环内外的居住群体有关系。我们遇到的恶意破坏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住在五环外和城郊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或多或少都面临着生活的困境。
不过现在,派出所会主动介入单车违规行为治理,多少对恶意破坏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我负责的这块单车破坏现象明显少了,大家都很感谢派出所的工作人员。
结语
与一线城市单纯的补贴厮杀有所不同,在更广袤的下沉市场里,共享单车正讲述着一个曲折且美好的故事——共享出行的生活方式将惠及更多县城与乡村。
但至少现在,政策的缺失与部分群体的抵触排斥,仍在阻碍共享出行的最终落地。运维人员仍要直面各种突破道德甚至是违法的恶意破坏行为,他们的善意与包容,理应得到更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