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时觉得,面试的人还不如当场告诉我没戏, 那反而塌实了。可是他们不,他们非得跟你打官腔,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弄得我如 坐针毡。不过我也发现,有些人就能够把面试结果估计得八九不离十。这也是一种本事 吧?学得了吗?
回答: 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有时确实会对应聘者使用“外交语言”。你说的那些估计得 八九不离十的人,就是知道如何正确理解各种“招聘语言”的人。了解了这些语言的真 正含义,就有可能避免一厢情愿的空等,及时把握机会,获取成功。 首先,在收下你的材料以后,招聘者会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示对你感兴趣的程度: *“材料先放在这里,有消息会通知你的”——这无疑已通知你:“兴趣不大”。 *如果对方在翻阅了你的材料后,说声“是否可以谈谈你的要求和打算?”这八成对 你有兴趣,就看你如何充分表现你的水平和才能了,千万不能像王婆卖瓜那样造成对方 的反感。
第二,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年龄、学历、经历肯定会有一定的限制,但有些单位也 会留有余地。 *如果招聘要求中出现“一般须有”、“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之类的话,即使你已 被划出线,也不要丧失勇气和信心,你的任务就是要使对方相信你属“特殊”而不是“ 一般”,这就需要你用不“一般”的才能、经历和水平来证实。
第三,有些招聘单位招收岗位和人员较多,在面试中,你也许会听到这样的话: *“如果叫你到别的岗位,你愿意吗?”——这其实是向你发出了一个信号:你应聘 的岗位也许已“人满为患”或“名花有主”了,但招聘单位对你兴趣不减,很想拉你“ 入伙”。面对这种提问,你应当迅速作出反应。如果你认为对方是个不错的公司,你对 新的岗位又有一定的把握,不妨先入门再等待机会;如果对方情况一般,新岗位又过分 “屈才”,当然干脆回答“不”。
第四,也就是最让你难受的,是面试之后的等待。没有经验的求职者往往只有“听天由命”。其实,面试时招聘者会自然流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就看你是否“门清” 。如果面试时只是“例行公事”式的问答,你的希望还是寄于别处为妙;如果对方扯开来说,特别是对你的专长问得很细,那么你的希望就不会少。